如果不是小魚太出名,我都要懷疑是哪個愛豆想要走運動風出圈了
人皆有好色之心。
對美好的人事物總會發自內心的喜愛和贊嘆。
顏粉們一直截圖到太陽升起,華國本地時間指向了午夜十二點,才戀戀不舍地關掉直播開始睡覺。
熬夜黨的魚粉們一批批離開,只留下一小部分肝功能驚人的專業愛好者。
但剛剛起床的外國粉絲們很快就續上了直播間的熱度。
他們中有很多人都是奔著第十五段和第十六段來的。
登上黎明之墻的前輩用了六年時間熟悉巖壁,失敗過上千次,直到正式攀登時連續嘗試整整三天也沒能成功。
余和艾莫斯要用多久才能通過它們
他們的黎明之墻之旅,又是否會因為超高難度的原因中斷在這里
這是很多攀巖愛好者們迫切想要知道的事情。
所以等畫面里的兩個少年一吃完飯,彈幕里的催促聲就如影隨形。
快快快,讓我們去橫道
514d的難度,是菜雞無法想象的可怕難度
好激動,終于到了正餐了
是的,正餐。
余曜自己也很認可這個說法。
他和艾莫斯一起把行李重新打包收拾好后,兩人一同吊在保護站上,望著那條平行向左的第十五段路線,眼里都有某種不明意味的光彩在暗潮涌動。
第十五段路線,thetraverse,橫道,可以說是黎明之墻真實難度的開始。
黎明之墻的前1000英尺,也即是余曜已經完成的前十四段,有很多天然形成的裂縫,巖石的表面也都有些很不起眼的突起,頂
多就是麻煩了點,但難度說不上很高。
哪怕是最難的第十段潮濕線條,本質上其實也就是條薄餅片裂縫。
但以第十四段為分界線開始,那些惱人的,看上去就難以掌握的裂縫和突起全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光滑到不可思議的無弱點巖壁。
原本用指腹可以掌握的小巖點,此時都變成了需要有極好的視力,才能嘗試著用指尖上的一點點皮膚去觸碰的地獄模式。
黎明之墻的可怕真面目在此刻才露出面紗一角。
仿佛之前的前十四段都只是熱身而已。
只不過第一次展露真容,就來了個這么個超級大殺招,哪怕做足了再多的心理準備,也很容易就會在這樣超乎人類想象的極限難度面前落敗潰逃。
難怪之前有同樣放話要挑戰黎明之墻的攀巖客很多都止步在了這里。
余曜深吸一口氣,看向同伴,“我領攀”
艾莫斯干咽了咽口水,但嘴上卻很強硬,“余,回回都是你先領攀,這次也該到我了吧。”
他們誰都不肯放棄這個挑戰難關的首攀機會。
“那就只能抽簽了。”
余曜從口袋里取出了上崖前,他們一起準備的兩根迷你竹簽,艾莫斯就注定把竹簽握在了手里。
“你來抽吧。”
艾莫斯賭的就是同伴的糟糕運氣。
余曜只猶豫了兩秒,就選擇了左邊那根。
艾莫斯的臉一下就綠了。
他不情不愿地套上手套,握住保護繩索,嘴里嘟囔著。
“為什么你總是在這種時候運氣不錯。”
余曜彎了彎眼,“我也覺得。”
這段簡短的對話險些讓老邁爾斯笑出了聲。
“第一個領攀橫道,也只有在余和艾莫斯的眼里,才是一等一的好運氣了。”換做是其他人,說不定早就避之不及,呼天搶地。
雖然在老邁爾斯的眼里,孰先孰后其實差得也不是太多。
畢竟橫道之所以叫橫道,就是因為第十五段繩距是一條近乎水平的橫移線路。
在直上直下的懸崖峭壁上,向下的線路比向上的難,左右的線路又比上下的難,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地心引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