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沒有章法的比賽。
具體體現在兩人都是十成新的新手,全憑本能的手舞足蹈式自創游法,幾乎在第一時間就引得隔壁池圍觀的小運動員們笑出了聲。
他們看著碧藍水池里游速慢得驚人,四肢配合也不夠協調的少年身影,交頭接耳地小聲議論,神色里是顯而易見的自豪。
“原來余曜是真的不會游泳啊”
他們游得可比余曜好多了
小朋友們的快樂就是這么簡單。
他們對余曜的崇拜是真的,發現偶像游泳在上不如自己時的驕傲也是真的。
原本看比賽的心思漸漸就淡下來不少,小聲議論的內容也都從誰會贏變成了余曜之前的厲害事跡。
池岸邊,呂彥軍和隔壁隊教練的目光卻是一直沒離開池里的兩人。
運動這種事,本來就是普通內行看熱鬧,資深內行看門道,他們當然要比年紀還小,才訓練沒幾年的小隊員們看得更清楚。
余曜和秋聆歌確實都是游泳上的新手。
但他們在體育項目上卻絕不生疏。
至少,在一開始沖出去時的別扭生疏過后,他們很快就都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頻率。
秋聆歌用的是很接近于自由泳的姿勢。
一次次把手臂越過頭頂伸直,劃過身體兩側,迅速進水后緊跟著用力推水,隨即收回手臂開始下一輪循環。
修長的雙腿也在手臂劃水的同時,自然地合并、蹬開,緊跟著迅速向內合并,再蹬開,產生如青蛙般不斷向前的推力。
這是自由泳、蝶泳、仰泳、蛙泳四種泳姿里速度最快的姿勢。
對身體的平衡和穩定性要求很高。
秋聆歌顯然是第一次這樣游。
居然也差不多能夠做到讓腹部貼近水面,身體位于水平面上,這種很多小隊員無數次訓練后才能實現的姿勢水平。
呂彥軍看得暗自點頭,心道不愧是趙正飛口中所說的打小練項目的嫡親徒弟,即使是在不熟悉的項目上都悟性驚人。
這樣的感慨在見到秋聆歌漸漸拉開了和師弟的距離,成功領先之后,更是變成了眼底深處濃濃的笑意。
隔壁隊教練也豎起了大拇指。
“這個年紀大點的,游得不錯”
他顯然對秋聆歌很是滿意。
但說了一個,就不能不說另一個。
隔壁隊教練的目光落到了此時明顯落后的少年身上,不太肯定道。
“余曜這是在找呼吸狀態”
呂彥軍看著水池里,使用著和秋聆歌差不多的姿勢,卻因為不時嘗試著將頭抬出水面汲取氧氣而漸漸落后的少年,瞇了下眼。
“看樣子是。”
隔壁隊教練就嘖嘖感慨。
“咱們自由泳的換氣方式很特別,需要在一側手臂向前伸去的時候,把頭扭到另一邊進行呼吸。余曜沒系統學過,不會也挺正常。”
但是這樣嘗試著把頭一點一點的動作隔壁隊教練想到了網友們對少年的昵稱,忍俊不禁道。
“他這樣可不就是一條小銀魚在水面上一點一點浮頭嘛”
這個比喻很貼切,還有點可愛。
看著水池里不時露頭的小腦袋,呂彥軍也有點想笑。
他難得想好心地吆喝聲,告訴少年正確的換氣方式,但考慮到比試的公平性,到底還是沒出聲。
眼看少年一直到快到終點時才有所覺悟,嘗試著側過臉,交換方向著把鼻梁露出水面呼吸。
呂教練就把已經放進口袋里的口哨重新拿了出來,握在手里準備。
標準游泳池長50米。
在陸地上的距離不算長,但在水里就是相當長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