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曜下海的當場,沙灘邊,直播間里,電視機前,世界各地正在關注這場比賽的人們就已經激動起來。
會有air720嗎
余能拿到比羅恩和卡格爾更高的分數嗎
快點快點,我好急
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腔調說著類似的話題。
就連裁判們都坐直了身,手指痙攣似的放置在打分器旁邊。
仿佛只要余曜能拿出比羅恩和卡格爾更驚艷的動作,他們就會毫不吝嗇地給出全場最高分。
不得不說,這樣的情況,除去余曜自身的光暈外,昨夜的那個air720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明珠生輝,卻也只在光影之下。
只有展示出自己極限的運動員,才能得到賽場內外的舉世矚目。
余曜自己也很清楚這一點。
所以他壓根就沒打算按照以往比賽的慣例,在進入14決賽前都要保留實力,以免賽事進入到最后兩輪拿不出新東西,裁判們審美疲勞,給出更低的分數。
他要滑,當然要滑到最好。
在雪山上如此,在海浪上亦然
少年目不斜視地游到浪區,一個翻身上板,不顧發梢還在嘀嗒嘀嗒地落水,就已經開始調整自己在沖浪板上的位置。
沖浪前的劃水也是有技巧的。
半個小時整整二十五道浪,一味憑借蠻力去莽,即使是鐵人也要在這樣高強度的體力消耗里落敗求饒。
余曜本來就不是力量流的選手,自然不可能在這種可以用技巧解決的地方賣力徒勞。
幾乎在翻身上板的剎那,他就已經自發地憑借千百次訓練出的平衡感,找到了沖浪板的中軸線位置。
少年抬頭挺胸,想象著下巴放了一個足球。
那張泡沫制成的沖浪板就平貼在水面上,露出一個拳頭的高度,以最小的阻力傲然前行。
這樣的平衡說起來容易。
實則要求沖浪者在除去中軸線之外,還要保證根據沖浪者自身的體重,剛好趴在沖浪板不前不后的位置。
否則沖浪板位置太靠前,板尾會插進水里。
沖浪板位置太靠后,本該破浪的板頭就會擦水增阻,減緩掉沖浪者依靠手臂劃水才能的最大速度。
余曜卻不存在這兩樣煩惱。
如果有人拿攝像機近距離貼著他拍,就會驚奇地發現,少年趴板和劃水的每一幀動作標準正確得都能單截出來,作為沖浪基礎的教科書插圖使用。
這也是余曜每每能夠抓住浪的原因。
他在水中的移動速度快,抓浪的效率自然就高。
就像現在一樣。
少年向后看了一眼,雙手交替著前后劃水,在感受到板尾被推起的力度之后,快速多劃兩下。
隨即以俯臥撐的姿勢,先邁后腳,再邁前腳,整個人就穩穩當當地從沖浪板上站了起來。
他的上半身挺得筆直。
咆哮起伏的碧藍海浪前方就出現了人類的瀟灑背影。
觀眾們瞬間為緊接而來的組合動作而提起一口氣。
余曜也沒有辜負他們的緊張。
在抓住綠浪的當場,就再也沒有回頭。
他的沖浪板直直向前沖去。
在感受到身后浪壁高高卷起,如一堵水墻般從身后巍然聳立時,反而將身體重心后移,一只手插入浪中減速。
這樣在浪頭即將打下時不退反進的動作,當即就讓內行人明白了
余曜的第一道浪是鉆管
觀景臺和沙灘一片嘩然。
主要大家都是第一次見余曜鉆管。
昨天的浪太糟糕他沒有鉆,今天居然跟羅恩和卡格爾一樣選擇了第一道浪就鉆管。
所以他能鉆得像那兩人一樣的好嗎
大家伙都挺好奇的。
主要是鉆管可以說是沖浪高階動作里最負盛名的一個,也是最難掌握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