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玩笑著說,但到底沒有深究。
比起體育界的傳奇天才要回校考試,自己極有可能偶遇,還是壓在頭頂上的摸底考試更讓人壓力山大。
高三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人生大考就在眼前,哪有多少人能夠走上捷徑,終究還是要用汗水拼搏。
余曜很詭異地以一種被廣泛關注卻沒有被深入了解的狀態走進了第一考場。
菁英十三中的考場按名次排布。
第一考場聚集的是整個中學里最拔尖的那幫學神學霸,基本上都相互認識。
眼見有一個陌生卻氣質極好的同齡人走進來,徑直坐到最后一個位置,當場就猜出了余曜的身份。
也就是礙于考試馬上就要開始,才按捺住心情沒有去打擾。
等到考試結束,中場休息時,好幾個平時就很關注這位校友的同學都圍了過去,七嘴八舌地搭話。
“我還以為學校是蹭熱度瞎說,沒想到你知道來考試了”
一位帶眼鏡的斯文男生微笑著。
“余曜,你覺得剛剛的作文題怎么樣,我看正對你的專業。”
另一位單馬尾的女孩子笑得靦腆。
也有人在人群里嘀嘀咕咕,自以為小聲,“我還以為有三頭六臂,沒想到看著比我都瘦”
圍來的同學們眼里都是好奇和激動,但態度卻都很禮貌。
余曜看在眼里,倒也不覺得麻煩。
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喝水,不緊不慢地回答同學們的問話,并不避諱和大家對對答案。
“這心理素質,也是沒誰了”
教室窗戶邊,見余曜知道自己錯了一個選項,依舊神色如常,有個頭頂炸毛的瘦高個兒這么跟好友點評道。
“難怪能贏那么多場比賽。”
賽場如考場,金字塔尖上那一批有實力的人基本不分伯仲。
能夠贏一次不稀奇。
但次次都能贏,比拼的就是賽場之外的東西。
譬如勇氣,譬如決心,還有余曜此時所展現出的穩定的心理素質。
“就是不知道余曜能考多少分。”
炸毛忍不住地好奇。
畢竟以余曜上一次來學校的成績,在年級排名才只能到第七十七名。
如果不是校長顧慮到余曜名氣可能引起的轟動,壓根不會把他塞進這個頂尖考場。
學校環境單純,學生們評判成績的標準簡單,哪怕余曜在學校之外賽場之上再風光無限,放在考場里,難免都會讓人側眼打量。
所以,余曜到底能考多
少分呢
這個問題困擾了不少人。
除去網上因為熱度還沒有散去,捧著瓜等待后續的網友們,第一考場的學生,各科老師也都很期待。
但在這些人之中,菁英十三中的校長才是最緊張的。
把余曜回來考試的消息掛上官博是一回事。
因為意外爆火則是另一回事。
如果沒有后續事件,原本這會是一件很圓滿的事情。
但有了轉空子人的對比,余曜的成績就顯得格外牽人心弦。
正兒八經有保送資格的名人回校考試是值得稱贊的,但如果成績太爛,也很容易會被群嘲。
都大半年沒來學校了。
校長也不期待余曜能有多少進步,能不退步太多,考進學校前一百,他都能高興得連夜在校門口拉橫幅
說干就干,校長也不到處轉悠了,直接坐鎮在了批改試卷的閱覽室。
閱卷老師們一個個面朝電腦,滿臉油光,這會兒頭都大了,連起來走動一下,接杯水,都怕被兩眼發亮的校長抓回座位,繼續當社畜。
等到好不容易批改完第一考場的試卷,個個都松了一口氣。
“先把第一考場的分數核對出來。”
校長快步走到了負責核分的電腦面前,死死定住屏幕。
表格計算的速度只在眨眼之間。
一列列名字和分數、排名跳轉出來的當場,校長就立時看向了考場的最后一位,第三十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