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峰的坡度平均在45°以上。
東南山脊的線路平均坡度則是在50度以上,某些路段甚至達到了驚人的70至90度。
90度是什么概念。
相當于習慣只用下肢行走的人類要去攀爬一堵垂直的松軟雪墻。
沒有穩定的支點。
這是最頂尖的攀巖運動員都無法完成的任務。
好在這里的線路之所以為線路,就在于真的有路繩的存在。
東南山脊的線路雖然沒有珠峰的商業化程度好,有夏爾巴人年年修繕,但常常光顧本地的愛好者們也將這條線路維護得相當不錯。
余曜隔著厚厚的手套握住繃緊的繩索,連冰鎬和冰爪都不需要,就能憑借上肢的牽引力,將自己拽上去。
這是之前攀巖留下的寶貴財富。
再加上之前已經探過這條線,基本上記住了巖峰和冰隙的大概位置。
少年很輕松地在陡峭松軟的山體上一腳深一腳淺地向上攀登。
但這些對于沒有刻意訓練過手臂力量的艾莫斯和德米特里來說就有點困難。
不過運動員普遍體能過人,他們倆基本上咬咬牙,也能跟得上余曜的速度,只不過在觀眾們的眼里似乎有點過于顯眼。
我怎么感覺艾莫斯齜牙咧嘴的
德米特里的臉也很臭,他似乎還出了不少汗
還是余看起來最輕松
講個笑話,余曜能不靠繩索爬上黎明之墻,這點難度,就算換了雪山賽道,對他來說也根本就不是事好不好
還是有區別的吧
你們有沒
有仔細看過這里的雪
有一位來自華國南方的網友贊嘆不已,我們這里很少有雪,偶爾下雪,也是落地成泥,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可以被風吹起來,踩著嘎吱嘎吱作響的雪,看上去非常堅硬
華國北方的網友
歡迎來我大東北,某位華國北方的網友忍著笑,這種雪在我們這里非常常見,叫粉雪,最細小的沙子一樣,如果下面有冰,非常容易打滑
真的假的,我看余走得非常穩
這種專業化的問題,很容易就吸引了專業的登山愛好者來回答。
這題我會
大家仔細看余的腳,他的兩腳腳尖是向外撇開的,這是在大坡度冰雪面上行走時,最能減輕腳踝壓力的步行方式
等等你們看
現在到了更陡的坡度,他用的是之字型的步行方式
余一定系統地學過登山技巧
這位登山愛好者信誓旦旦地保證著,然后,很快就被終于開始解說的班開元看了個正著。
“小余沒有系統地學過什么登山技巧,”班開元一開口就是辟謠,“他只是上過幾節速成班,知道一些基本技巧。”課還是跟他上的。
我不信
這位觀眾并不信任這道從未聽過的陌生聲線,舉出了一個自認為更實錘的證據。
先不說k2的難度,如果余曜沒有系統學習過,他為什么知道過裂隙的時候要跟隊友保持距離
這種通過結組方式過裂隙的方式,將危險均攤,能夠最大程度上減輕登山者的心理壓力。
如果沒有專業學習過爬雪山技巧,余曜能會
提問的人堅決不信。
他對所謂的天才少年觀感不過爾爾,來看直播更多的是湊熱鬧,見班開元一時沒有回答,就難免得意。
庸碌者的嫉妒往往不需要理由。
余是公認的天才不假,但刻意造神就沒必要了吧,他已經夠出名的了,不需要立什么不會就能上的奇跡人設
這話有點陰陽,怎么聽怎么透著一股明顯又不太明顯的酸。
一下就把直播間點燃炸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