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曜也沒有停留太久。
在咔噠兩聲踩進固定器后,一個左右小跳就沖下了沒有檔桿的雪坡。
依舊是悠閑慵懶的滾刃滑法。
踩著雪板的身影搖晃著,如夜下雪海里的一葉小舟,正在隨波蕩漾。
一直到沖上起跳區,才從容隨意地向后倒去。
不再是猛然摔倒。
這一次向后傾倒的動作流暢滯空,如同被按下了慢動作播放鍵。
頭盔倒立擦雪的致命鏡頭也變得清晰分明。
哪怕不久前就已經看過了一遍,觀眾們還是不受控制地摒住了呼吸,不住吞咽口水,渾身戰栗。
他們憑借著之前的記憶,滿心以為飛出再落雪就是結局。
但少年卻在飛出的當場就以腰為弓,柔軟舒展地向后彎去。
他的手越過頭頂,一路向后,毅然決然地從背后抓住了自己的板刃。
一個非常規的thod抓板動作。
如果說受限于大跳臺旋轉圈數的thod抓板看上去如同一只高傲的黑色美人魚正在撫摸祂美麗絕倫的尾巴。
那么在無拘無束的knuckehuck比賽中,余曜的這個thod抓板就像是美人魚王者正不顧一切地獻祭自己,棄命斗天。
明亮射燈光線里,少年人繃緊的腰身線條張力十足。
準確來說是,從脖頸到腰身到膝蓋的輪廓線條都叫囂著不甘與決絕的意味,側面剪影乍一看仿佛是古典藝術時期大師刻刀下的雕塑。
這顯然會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抓板動作。
定格在空中的一瞬間就仿佛成為了永恒。
觀眾們睜大了雙眼,直到少年重重落雪,后仰貼地摩擦,壓著板尾一路沖到觀眾席圍欄前,才用力鼓起掌來。
“啪啪啪”
明眼人都能看出這組動作的巨大變化。
“比起之前的第二輪,這一輪的動作不僅僅是增加了抓板和落坡后貼地滑雪,”主動加班的解說員絞盡腦汁地想著形容,“更像是完整了他的動作編排。”
不止是在技術組合上更豐富。
更像是原本一味炫酷的搏命之舉突然多了連貫的故事性。
不僅多了開端,發展,還多了高潮和收尾。
直播間的觀眾們看在眼里,議論紛
紛。
這套動作好像活了過來
之前的動作我看完只會臥槽臥槽,現在的動作看完之后我會想重新回放,還會動手截圖存在相冊里
很明顯,余精進了自己的表演,難怪他之前只給自己打了70分,他很清楚,自己還有更高的進步空間
網友們恍然大悟的同時都理解了70的分數。
原來還真不是余曜故意打低,他的的確確認為自己之前的表現只有70而已。
以紅發伊凡為首的選手們的臉色鮮活不少,孺慕和欽佩的種種神色重新回到他們的眼底。
裁判們也在這一輪動作結束后一臉欣慰地面面相覷。
但即使再給他們一次機會,他們也還是會打出全場最高的分數。
余曜所謂的70分是針對于他自己而言。
但對于滿場的選手來說,他就是當之無愧的第一,頂多就是拉了第二名分多分少的差別。
少年僅用一套動作就成功將自己的回答解釋得淋漓盡致。
年輕記者似乎還想要繼續追問些什么。
但余曜已經失去了攀談的興致。
他之所以會接受采訪,純粹是被記者突如其來的提問勾動了心緒,想要試試自己剛剛在第三輪觀摩其他選手比賽時靈機一動的新靈感而已。
現在興致已盡,自然就打算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