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太離譜了吧。
余曜都不考慮考慮性價比的嗎
大部分網友都表示出相當的不理解,在余曜的評論區高強度刷屏詢問。
余曜人還在風洞,自然不會回。
時間是最好的冷卻劑。
一時的激憤過后,一些比較理智的網友轉念一想,余曜讀大學的目的如果不是為了就業率,選擇這個專業好像也挺正常。
有看得遠的網友直接辣評會選這個專業,小魚就差把要把一輩子都貢獻給體育這件事寫在臉上了
誰說不是呢。
早就接到消息的教練們在刷到網絡上的消息時都忍不住喟嘆不已。
但同時也相當欣慰。
在很多人的眼里,搞體育當然沒有科技新貴或者金融投行來得體面高大上,但對于他們這種深耕了一輩子的人而言卻是心頭滾燙的摯愛。
要不然的話也不會選擇在退役后繼續從事相關行業。
見余曜打定主意要留在這一領域,甚至為此放棄了q大和b大,和自己當年的選擇一樣,更是生出一股子萬丈豪情。
宋雙成更是睡到大半夜都要猛然坐起,用力一拍大腿。
“好小子”
也就是世俗意義上的普羅大眾多少還是有點失望。
但支持的人不斷增加,漸漸也不在少數。
網上為此爆
發出新的爭論,持有不同意見的人們試圖爭辯選專業到底是全憑興趣還是全權計較前景未來。
余曜也刷到了相關討論,但并沒有要下場的意思。
這顯然是一個無解的命題。
他心里很清楚,自己能不計后果完全是因為有了很多人都沒有的容錯成本作為底氣。
就業對他而言也根本就不是什么問題。
余曜甚至都沒有一定要進華國體育總局之類機關的意愿。
他選擇這個專業,純粹是想要學習一些東西,然后學以致用。
不說別的,吉特鎮那些戰爭流浪兒的救助基金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即使自己沒有精力親自打理,余曜覺得,至少后續相關的運作也要大概了解清楚,才不會被輕易蒙騙了去。
現在是有二哥幫忙。
但自己不可能一輩子都靠別人,總歸是要能自己立起來。
少年又一次大汗淋漓地從風洞出來,看著毫無動靜的置頂聊天框時有點奇怪。
說起來二哥最近到底做什么去了,怎么總不見人影,消息也少了。
“小余”
張勁松的呼喚聲突然從遠處傳來,聽起來就很著急。
余曜放下手機,拿著礦泉水走過去,“張教。”
張勁松就把手里緊緊捏到發皺的紙遞給少年,一臉殷切,“怎么樣,去不去”
余曜定睛一看。
是天門山的比賽邀請函。
新征程要來了嗎
少年咽下一口冷水,輕輕揚眉一笑,潮濕的眉眼璀璨動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