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然知道自己慢一點很正常。
但這種被拿到所有觀眾和聚光燈下的鮮明對比,真的不是一般的打臉。
余怎么一點也不按照常理出牌
維克多邊爬邊腹誹不已。
難度攀巖是限時比賽。
選手們在六分鐘的比賽時間內只允許嘗試一次,到時間亦或者是從線路上脫落就算是比賽結束。
所以在難度攀巖時,運動員往往會比自己在可以多次嘗試的抱石項目里時更加謹慎和克制。
像余這樣把抱石項目里的動態身法照搬過來
到難度線上的,不能說是沒有,但絕對是鳳毛麟角。
這么大膽的冒險者。
怎么偏偏就讓自己遇上了
而且還是余爬容易的那條,自己爬難的這條。
維克多覺得自己的運氣簡直糟糕透了。
如果自己抽到的是紅藍,余抽到的是黃綠就好了,維克多敢打賭,那樣的話,快的一定會是自己
懷揣著這樣隱秘的自我安慰,維克多努力壓下一切雜念,盡可能地攻克定線員設置的一個又一個得分點。
他努力不去看余曜的方向。
余曜則是自從上線后,眼里就再也沒有除了身前巖點之外的任何東西。
不斷破解定線員思路和陷阱的收獲感滿足到讓人心肝打顫,成功壓過了四肢因為持續爆發而不斷升騰起的疲憊和酸痛。
但余曜很清楚,他不可能一直保持高速。
足足十一米高的巖壁,他的體力就是短板之一,比起西方偏精致的骨架在耐力方面也會成為致命弱點之一。
所以在賽前觀看過線路演示視頻,發覺自己面對的是一條標準如教科書的測試線之后,余曜就火速制定出了屬于自己的應對策略。
一句話總結快速解決低分區,在過渡位置休息片刻,再繼續攻克高分難度段。
聽起來很簡單,但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難度攀巖的得分點在于掌握和應用。
單純的抓住并不能拿到完滿的分數。
這就要求余曜有超強的記憶和解析能力,否則到了巖點才開始思索解法一定會降低速度和成功率。
余曜給自己第一條難度線設定的目標是。
沒什么特別原因。
拿到線路本就該是每個難度攀巖者的終極夢想
好不容易抵達到大屋檐的邊緣區開始休息時,余曜交替著甩動酸軟的手腕,琥珀色的眸子都還在專注地望著那個形如花苞最頂點的點。
“最后的5分區”
“最后的十六個點”
解說員的嗓音都激動到變調,“近在咫尺,余曜在想什么呢”
當然是
在想該怎么拿到它
短暫地休息幾秒后,余曜毅然決然地開始了自己最后也是最難的沖刺。
仰角和俯角巖壁間形如屋檐的凸起將他的上下半身卡成無法發力的折疊姿態,看得觀眾們倒抽一口涼氣。
可這口氣還沒有來得及呼出,少年就已經憑借強悍的腰背核心力量將自己反折成了面朝觀眾席的方向。
“哦,上帝”
仰望四層樓高巖壁的觀眾席里響起此起彼伏的驚呼聲。
“我簡直不敢想象像我這種有恐高癥的人站在那里會怎樣”
有觀眾臉色蒼白,眼神晶亮地拿出手帕擦汗。
他的同伴詼諧拆臺“問題不大,能站在那里的是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