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嬴政已經確定。
這是儒家玩弄的把戲。
把他的霸氣威勢,寫得氣吞山河,卻絕口不提仁德,是在罵他霸道無仁呢。
然不過是豎儒吠語而已,不足以入耳掛心。
如果周邈真是后世來客,那這篇政論,反倒告訴了他他未來成功南取百越之地,派蒙恬北筑長城守住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
至于字里行間,對他所行愚民、弱民一類政策的異議,就更不必在意了。
他德兼三皇、功過五帝,開不世之業,非革新天地之策,不足以治天下。
只是字句之間,似乎透露出他的大秦,未能二世、三世至于萬世
周邈,一個腦子尚未被社會上的人情世故污染的,眼睛里透出清澈的愚蠢的前大三學生。
他是真半點不會看人臉色啊,該說不該說的話,一禿嚕嘴就全叭叭了。
好比這會兒,周邈就愣是半個磕巴沒打,接著就是背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
蒙恬始皇什么什么既沒余威什么誰的余威
這周邈他是真敢什么都往外說啊
當著陛下的面說陛下既沒,誰給他的膽子啊
相比蒙恬天雷轟頂一般,嬴政只是面色一冷,神情不快,僅止于此。
在他自認功德趕超三皇五帝,最意氣風發的此時,告知他未來死訊,他當然不可能會高興。
可人都會死,這誰都知道,并非匪夷所思之事。
嬴政又抓住重點
他的大秦亡了。
反賊陳涉,隸臣刑徒之輩,無才無德,無兵無糧,沒甚本事。
但卻叫天下云集響應,豪俊并起而亡秦,何也
始皇陛下疑惑時,周邈在繼續往下背“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何也”
蒙恬剛才得知自己北筑長城,拒匈奴七百余里,然后就告訴他豪俊并起,大秦亡了
秦并非亡于弱小,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何也
若非陛下一直沉默地聽著,不曾開口吐露一個字,蒙恬都想搖著周邈胳膊,大問三聲為什么了
“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周邈雙臂伸張,范兒十足地收尾
仁義不施
所以成敗異變、攻守異勢的原因,是仁義不施
“秦朝的過失在于仁義不施,秦亡于朕的不仁不義”
嬴政的問話里似乎摻了冰碴子,冷得扎人
看清始皇陛下那比在大潤發殺十年魚還冷的臉色,后知后覺發現殿中氣氛好冷。
周邈不由打了一個冷噤。
迷人的老祖宗生氣了
周邈意識到這一點,聽清始皇陛下的問話,緊忙回答
“秦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一大堆,主要矛盾”
叭叭叭的周邈,被始皇陛下那天將傾、地將覆,即將天崩地裂的氣勢嚇到了。
廢話文學趕緊收起,不敢再話癆
“對雖然秦朝滅亡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導致,但司馬遷在其所著史記的秦始皇本紀篇中,就引用了賈誼這個觀點。
賈誼過秦論上篇中的觀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也被史學界普遍認同。”
但周邈作為秦始皇唯粉,最見不得有人說始皇陛下的壞話
眼看始皇陛下整個人冰冰冷冷,活像一尊冰坨子,反而腦子一熱,張口就是大放厥詞
“那些歷史學家,他們懂什么秦始皇”
治史的大家,他們不懂秦始皇,那你懂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