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蒙毅、馮劫以及王綰和隗狀,先去看上首的嬴政,又轉看蒙恬。
兩人皆是沉穩冷靜,面無異色。
顯而易見,陛下和蒙恬已經知曉且驗證了周邈的神異。
殿中暗處風云涌動,周邈傻白甜毫無所覺,不曾停頓地繼續說著
“馬鐙,中空環形,在腳踏的部分加寬。拴于馬鞍上,可供騎者腳部踩踏。最初的單邊馬鐙,旨在方便上下馬。”
“眼下的將士都是驏騎騎跨于裸馬背上。
必須一手扶鞍韉、一手持兵器,還很不穩當,一個不慎就墜馬了。”
“現在的所謂騎兵,只是用馬匹將兵運抵戰場,最后往往下馬作戰。”
“即使有了高橋馬鞍,能讓將士在馬背上坐穩,也不能算真正的馬戰。”
“因為坐在馬鞍上,雖然穩當一些,但馬匹高速奔馳時,能把人屁股顛散”
周邈偷偷摸摸屁股,對此深有體會。
雖沒松軟的馬鞍坐墊,但也有軟彈的無骨肥肉減震,起到馬鞍的大部分作用,還不是一樣把他顛得屁股都要散了
“真正的馬戰,在于解放雙手,而馬鐙能做到一點。”周邈一句話概括雙邊馬鐙的重要意義。
“懸系在馬鞍下的雙邊馬鐙,能讓騎者踩踏借力,讓騎者夾著馬腹在馬背上站起來”
王賁雙眼歘地放光
替周邈說道“僅有馬鞍,騎者就只能單手使輕短兵械。”
“但若能空出雙手,再添一臂之力,長矛、長戟、長戈等長柄兵械都能使出來了”
“屆時馬背上居高臨下,長柄兵械能在敵軍近身前,就收割掉敵軍性命”
周邈省了力氣,點頭肯定道:“對,不止有高地優勢,馬匹沖陣時還有速度加成。騎兵持長柄兵械,馭馬一路沖撞過去,敵軍人頭顱就咕嚕嚕落地了”
又作補充“而且在馬上還能用弓弩,引弓射箭,輕取敵將首級”
王賁兩眼biubiu放光
“想想就威風”
有人捧場,周邈說得更自信了:“雙邊馬鐙的出現,立即就讓作戰變得殘酷起來。可毋庸置疑,在冷兵器時代,騎兵就是大殺器”
王賁一整個迫不及待“此等大殺器,為何不速速造出來”
周邈卻話鋒一轉“傳聞馬鐙是匈奴發明的,不管是不是,總之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騎兵,大多時候都令人聞風喪膽。”
“但是,有鞍鐙的騎兵,天然克制匈奴騎兵”
然后周邈看向蒙恬,“蒙內史,你以后是要卻匈奴七百余里的猛人,你說大秦騎兵要不要裝備馬鞍馬鐙”
王賁誒
蒙恬那他呢他呢
蒙恬亦難掩激動憧憬“此等利器,理當裝備”
周邈又豪氣一揮手“那我再附贈一個馬蹄鐵”
蒙恬轉頭看看陛下,又回頭問“何為馬蹄鐵有何作用”
“馬蹄鐵,又稱馬掌,是裝釘在馬蹄上的蹄形、月牙狀鐵塊。也不止可以裝在馬蹄上,如果富裕的話,也能裝在牛、驢等其他畜力牲口的蹄子上。”
“現在運兵、運糧的馬匹,馬蹄是不是很容易磨損馬蹄鐵釘在馬掌上,能夠延緩馬蹄的磨損,也能讓馬蹄抓牢地面不易打滑。”
“只需隔段時間取下馬蹄鐵,修剪馬蹄后,再釘回去,就不用害怕馬蹄磨損了。”
王賁繼續捧場:“這馬蹄鐵,最重要不在助力作戰,反而是延長馬匹壽命”
蒙恬也想到了這一點“馬匹折損,很大一部分就是源于馬蹄磨損。”
“雖有定期修剪馬蹄,但仍有許多馬尚在壯年,就因馬蹄磨損破洞、進水腐爛,導致蹄子爛掉,從而報廢。”
周邈沒有王賁和蒙恬的經驗,紙上談兵而已,但他勝在是站在幾千年文明精粹的山巔,見識廣遠。
“對,沒錯。馬蹄鐵用鐵打造,因此造價不菲,但從長遠效益計算,成本投入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