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兩年前兵敗身亡,是為末代楚王。
“熊啟之子”
殿中驚訝之聲此起彼伏。
“熊啟還有后人留在咸陽”
李斯查到元兇時,也覺得不可思議,真是出乎意料。
但真相確實如此“日出之時,逮捕回元兇之后,臣親自去見過一面,面容五官與熊啟確有五六分相像。”
蒙恬好奇追問“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斯娓娓道來“其實恐怕熊啟也不曾想到,他還在咸陽遺留了一個后人。”
“那孩子與仙使軀體同歲,剛滿十四歲。生母是一名舞姬,因恩客不少,開始并不知道孩子是熊啟的。
只等后來長大了,長得與熊啟越來越相似,才最終確定。”
“因那名舞姬后來的日子過得愈發艱難,就常在他面前說起他父親熊啟,對大秦自然是多有怨言。孩子年幼,在其母熏陶之下,自然而然地歪了心性。”
“碰巧這孩子又聰明早慧,等舞姬母親在貧病交加中死去,就變得更加陰暗偏執了。
最后竟然策劃出了這樣一場大刺殺。”
“那孩子頗為自負,被拘捕后沒用得上審訊,就炫耀聰明似的,將所有計劃全盤托出。”
李斯講述到這里,并無多少對那孩子身世的同情,反而心中鄙夷和惱恨。
“在仙使到來之前,他其實就已經陰謀拉攏了那幾家楚國富豪,并結識了那些游士,為刺殺陛下做著準備。”
“等仙使到來,他親眼見過高臺明月之上的仙使,又見過八大神獸,便覺得與其刺殺陛下,刺殺仙使興許更能重創民心,主要也是更加容易。”
所以
其實周邈也是代陛下受難了。
“當即臨時改變策略,先是聯系上熊啟在咸陽的故舊恰巧其中就有后來監工的一員少府屬官,又召集起畜養的二十游士,伺機而動。”
“說來昨日的刺殺也是臨時起意。當得知仙使出宮后,才令那員少府屬官行個方便,讓二十游士藏于火頭營后溝渠里,等仙使巡視到火頭營,就迅速潛入營中。”
“之后就是突起刺殺包圍仙使所在草棚,又就地從灶洞中抽了幾根燃燒的柴火,扔到草棚頂和草棚里,引起大火,為保險起見還追入草棚里刺殺。”
清楚了前因后果,嬴政周身幾乎具現出了刀山火海的幻象
“也就是說,如果周邈沒有激發防御罩護體,他們的刺殺已經成功”
李斯顧不上擦拭額頭豆大的汗珠,求生欲爆發“不一定。雖然防御罩的激發,便意味著仙使有生死之危,但方巖是在防御罩開啟后才倒下的。”
“若是沒有防御罩,方巖能擋第一刀,就會擋第二刀,直至仙使得救或傷勢過重,才敢允許自己倒下陷入昏迷。”
“黥布進棚去救時,也正見最后一名刺客橫刀欲砍,被他及時砍殺在地。”
但誰都明白,這之間有多兇險。
黥布趕到時,最后一名刺客究竟是正要砍第二刀,還是第三刀、第四刀或者更多刀
若是第二刀,便是沒有防御罩,黥布及時趕到了,仙使也能得救。
否則但凡多砍了幾刀,方巖就算可以再擋上一刀,也可能已經有一刀落在了仙使身上。
“稟陛下,仙使求見。”
方巖吃喝之后睡下了,周邈才放心趕來章臺宮。
這一次,直至殿中通傳“請仙使進殿”周邈才整衣入內。
進殿后又不疾不徐地行了禮。
最后才問“陛下,請問刺殺案可有眉目了”
自周邈進殿,章臺宮君臣就都察覺到了他的變化。
好似一夜長大,變得沉穩許多。
“已經查清案情。”嬴政示意周邈入座,又看向李斯“李斯。”
李斯心念流轉,面上不動聲色“仙使,此案乃是”
在李斯陳述案情時,周邈也只是安靜專注地聽著,完全沒有插話。
這在以前是很難得的。
以前的周邈,會在聽到昌平君時,忍不住點評他的生平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