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邈具體講道“工具主要就是熔爐和大風匣,原料也就是生鐵、焦炭和木屑,取材簡易,操作簡便。”
“原理也簡單,就是用木板擊打鐵汁和木屑混合物,最后在空中綻放出四處輻射的火花。”
蒙恬聞言,詫異道“原來是鐵汁四灑綻放出的火花還以為是仙使的神通呢。”
周邈他有沒有神通,你們不知道嗎
但是,“如果真要說,那這也算是神通了。”
嗯,煉鹽、劁豬、點豆腐都被叫作神通了,打鐵花又怎么不算神通呢
李斯看著前所未見的絢爛焰火,在夜色中更顯絢目多彩。
好奇道“具體是如何打的”
周邈此時是自豪的,聞言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解“表演打鐵花的十二個隸臣手中,平端一根寬約三至五寸、長約兩尺的大頭木板。在木板前端綁個陶勺,勺里盛放一撮鋸末,鋸末壓成鳥窩狀。”
“在旁邊熔爐的伙伴,往鋸末上傾倒一小勺通紅的鐵水后,鋸末便立即燃燒;
打鐵花的隸臣平端木板,快速跑出幾步,把木板上鐵水和燃燒的木屑揚拋出去;
又飛速用木板猛烈擊打空中下落的鐵水和燃燒著的木屑,將它們打散在空中。”
“如此,就能盛開成一片火樹銀花了”
打鐵花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多流傳于黃河中下游地區。
雖然驚險,但科技含量不高,北宋能行,秦朝當然也能行。
“雖然時間緊,但有蒙內史幫忙,也找到了膽大愿意學的十幾個隸臣。先穿著濕衣服防止燙傷和衣服著火,私下秘密練習了四五日,掌握技藝后再光著膀子練習兩日。
就有了今晚那些隸臣光著膀子,現在呈現出的效果。”
根據擊打力度、方向,以及風向,使每一簇火樹銀花,都是獨一無二的、多姿多彩的。
“甚至還能耍花活。”
周邈正說著,高臺上的鐵花就已經由單純地綻放,變換了形態。
先是一個個旋轉的圓圈,再又變成蜿蜒的游龍。
“哇”
此時從章臺街另一端,傳來觀看焰火的咸陽黔首們,陣陣高呼喝彩。
在公元前二百多年的秦人眼中,這種焰火無疑是好看的,甚至近乎神跡了
李斯目不轉睛看著焰火,口中道“那些隸臣當然愿意學。”
“且不說是仙使差遣,只說學會后,他們這輩子及至子子孫孫,都不會缺一口飽飯吃了。”
即使不刻意宣揚打鐵花神通,是授自仙使。
這樣燦爛奪目、神秘絢麗的焰火表演,只要在夜晚演上一場,就不用愁沒人找上他們表演了。
周邈沒覺得有多了不得,“人家愿意學習,又刻苦訓練,不因鐵水濺到燙傷而退卻。短短七日就練出這樣的手藝,能夠賺碗飯吃,都是他們應得的。”
一息停頓,李斯才道“時也命也,他們有此造化,又抓住了,也確實是他們應得的。”
又安靜地看了一會兒打鐵花,這一場為時一刻鐘的火樹銀花不夜天表演,才算是結束了。
周邈還罷,其余人都還意猶未盡。
但花樣已經表演完畢,之后也只是重復罷了。
打鐵花表演結束,高臺上、臺下及章臺街一帶,很快亮起火把,將這一片天地照亮如白晝。
另一頭的咸陽黔首們興奮未散,熱鬧討論的聲音傳過來。
嬴政轉頭,第二次對周邈說道“這個新年驚喜,朕也很喜歡,謝謝。”
始皇陛下說很喜歡新年驚喜又給他說謝謝啊啊啊
并不會因為第二次說謝謝,激動就少上半分。
周邈激動之下,想起他還有個任務獎勵沒翻牌。
此時正是天時地利人和啊
“陛下陛下”
大秦君臣這熟悉的開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