嘚啵嘚啵,絮絮叨叨,可見其重視程度。
另,正在寫下此封信的時候,我收到了陛下寄來的回信。
很開心能和陛下與眾位上卿們得出相似的猜測,我們也將按照既定路線和猜測行進。
最后,愿陛下身強體健,日日安康。
一日后,咸陽,章臺宮。
朝議結束,嬴政收到周邈出游后的這第一封急信。
拆開密封完好的急信,看完滿滿當當三頁信后,展平信紙又折疊整齊。
順手準備放進慣常收納信件的漆盒中,就發現殿中的上卿們都看著他。
看著他手上的信紙,眼巴巴地。
“”嬴政毫不手軟,將信紙放進漆盒中,合上蓋。
大秦上卿們陛下何時竟小氣起來了。
“周邈來信,道是途經淮陰,遇見故韓襄王次子韓蟣虱之孫韓信,請朕派人前往淮陰,將人遷入咸陽。”
一句話,就把周邈三頁信紙的內容,做出詳略取舍,簡單概括了。
李斯不著痕跡地看了一眼上首。
對于他們陛下為何不傳閱信件,心中有所猜測。
殿中其他人或許不如李斯善于對陛下察言觀色,揣測陛下心思,或許當下不明,回去后也能揣摩得七七八八。
當下此時,右丞相王綰表態“既然仙使來急信,咸陽宜當速速派人前去接來。”
陛下如果覺得可以告知,即便是仙使周邈的真正來歷,也對他們幾個心腹放心透露。
如果覺得不必告知,那像是自沛縣征調入咸陽的那蕭呂曹三人,以及此次淮陰的韓信,陛下便不會告知。
至于故韓襄王次子韓蟣虱之孫這身份或許是真,但不起多大作用,也就起一個幌子作用。
隗狀指出重點“派誰去接人”
王離護衛仙使出游在外,王賁不日出發前往燕齊營建鹽場,蒙恬也將出咸陽守上郡,章邯亦在外。
并非說朝中再無得用的武將可領兵接人,兼并六國的大小功勛,自然不止見于史書的寥寥幾人。
而是仙使特殊,若非心腹或可信之人,萬不得已,便最好不令外人接觸。
于是,派誰人去接韓家母子
一時還真想不出合適人選。
不過既然心腹和知情者無暇分身,那
其余人剛有點頭緒,李斯已經率先稟道“啟稟陛下,臣愿為長子由薦言”
“臣之長子由,雖才干中庸,卻尤穩重可靠,雖尚且資歷稚嫩不能托付巨功,率領一隊人馬跑一趟淮陰,接人入咸陽,卻也必能萬無一失。”
關于李由,周邈在后來某次閑侃時,說起秦末起義軍,曾帶過一嘴。
李由后曾為三川郡守,抵擋陳涉吳廣起義軍,扼守三川。在李斯及次子在咸陽俱五刑、夷三族后,仍統兵在外。
最終,于雍丘在項羽和劉邦的進攻下,激戰四天,城破仍巷戰,殺至身邊僅剩十余人,才被劉邦部下曹參斬殺。
李由為將或許武功不顯,但應當確如李斯所言可靠可信。
“可。”嬴政應允。
“令李由率兵一千,前往淮陰,接回故韓王孫及其母。”
李斯不知嬴政已對李由有所了解,只當陛下純粹是信重他,方才恩及長子。
心中感動,看來陛下對他的以觀后效考察已經得出結果了,陛下還是一樣信重他
不由得更加死心塌地了。
“陛下信任臣及臣長子,臣父子也必不辜負陛下”
李斯愿肝腦涂地的樣子,可見其忠誠。
嬴政“朕拭目以待。”
其實李斯想的也沒錯,即使嬴政知道李由可靠,但以李斯后來的背叛作為,仍能用李斯和李由。
未嘗不是胸懷廣闊,霸氣能容人。
李斯愿肝腦涂地的忠誠,倒也沒給錯。
之后眾卿散去,李斯帶著旨令回到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