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是尊師之弟,叔孫通只是反問道“可若不交出去,仙使執意追究,或是始皇帝為維護仙使之威,難道就不會夷他們三族嗎”
“可,可一部經學儒學獨占半壁”
“愚不可及”年輕的叔孫通也有少年意氣,聞言當即怒道“仙使既未曾因儒生是孔門門生,就屈尊禮遇,難道始皇帝會因為吾等是尼父后裔,就抬手放過嗎”
“聽仙使之言孟子繼孔門絕學,荀子集儒學之大成。儒學又非孔家獨有,只需說門生子孫不肖,斷了吾等這一脈的性命,依舊
尊先師為至圣,而重用孟荀門人。”
“于大秦來說,又有何不便”
叔孫通最是務實,絕不懷虛無幻想“對大秦之主而言,活著的儒生,還不如死后的墓碑方便有用。”
叔孫通一番話,見解何其辛辣獨到。
即使在昏暗夜色下,孔襄一張臉都可見煞白“既如此,我們豈非必死無疑”
“”
孔鮒和叔孫通同時陷入了沉默。
終究是叔孫通為其解惑道“今日之事若得化解,來日再不像今日一伙儒生那樣,倨傲不遜、逼要權位尊榮,始皇帝和仙使為何要屠殺吾等”
若是儒生倨傲又無用,那活著的儒生確實是不如一塊死后墓碑來得方便。但儒生若懂禮知進退,即使庸碌無用,大秦也不會多此一舉,落個噬殺的惡名。
“況且,仙使性仁善,若是吾等澄清誤會,災難便不會降臨孔門。”
叔孫通頓了頓又道“或許那一十儒生,也不是非死不可。”
孔襄“你怎知仙使確實仁善,若他表里不一”
“禁言”不必叔孫通多說,孔鮒就接過話來“就如通所言。”
接著孔鮒又和叔孫通一人商議確定,于明早召集數百儒生,在城門送行仙使時,虛心向其陳明罪過。
并將那一十儒生打為竊居孔里、偷享先師祭祀的蟲豸,逐出孔門門墻,聽憑仙使處置。
此時的叔孫通顯然是不曾料到,第一日仙使會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昨夜后來又商議了祭拜孔廟的細則,又去叫起隨行禮官,按照周邈的意思,寫了一篇祭文備用。
第一日平旦時分,周邈等人就早早起身,洗漱準備。
及至萬事俱備,周邈又還多等了一刻鐘。
終于等到昨天連夜送信回咸陽的傳信吏員,話不及多說,展開始皇陛下的親筆回信,附上一紙祭文,以及一張賜封旨令。
回信道可祭孔廟,并斥儒生。若孔丘八世孫鮒請罪至誠,可封其為文通君。3
妙啊
不愧是始皇陛下皇帝天資溢出太多了
周邈將回信遞給其余人傳閱后,一揮手“走,哭孔廟去”
日出時分,仙使周邈走出下榻官舍,步行前往孔廟。
周邈當先,馮去疾等人隨后,俱是禮服加身。
一十尊鋼鐵神獸在后隨行,又添赫赫氣勢。
如此大的陣仗,又是昨日晚間賜福的仙使出行,自然很快就吸引了一路黔首在后跟隨。
一路行去,身后黔首的隊伍越來越大。
到達闕里孔廟時,身后黔首已多達數千。
周邈到達孔廟。
如今的孔廟,還不是后來前后九進院落,占地三百多畝的規模,不過是廟屋三間而已。
只是在旁側有增建房屋,想來是孔家人在此居住
周邈可沒時間去探尋,廢話不多說
棄用了禮官寫的祭文,掏出始皇陛下寄來的祭文,當即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