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高產之相”
南望三涂,北望太行,顧首有德水1,洛陽盆地的洛水與伊水之間。
低洼灘涂之中,斑綠稻田點綴其間。
農家出于農稷之官,洛陽曾為東周的洛邑,秦取周而代之,農官也多回歸黔首,其中農家弟子亦散于鄉里,耕種得食。
農家弟子許悟,陷足水田,弓腰低頭,觀察著稻苗
此乃高產之相”
“稻苗色濃綠,葉硬厚,稈茁壯。”許悟嘴中念念有詞,雙眼盯在稻苗間。
手上動作一伸一扯,帶起兩根稻苗,狠勁抖甩,又上手扯扯苗根“根韌且粗壯。”
許悟篤定確認“有別于凡稻色淺綠,葉軟嫩,稈纖弱,根脆嫩。這必是高產之相”
“那當然了這可是仙米長出的仙稻”隔壁水田里,一個二十來歲年輕農人,聞言搭話。
言語神色間,盡是崇敬與自豪。
“幸虧我當初聽信了可靠消息,播種了交換來的仙米。”年輕的農人更膽大,敢于聽信傳言并去嘗試。
“就是家中阿父太膽小,才讓我撒種了五畝,若是十畝水田都撒上,今歲不得豐收滿倉”
年輕農人后悔不迭。
“你阿父行事穩重,你膽大肯做,父子互為補充,方為穩中進取之道。”
許悟撅臀彎腰,一雙手在稻苗間穿梭,收手時便是兩把稻苗。
“雖聽不太懂許郎君的話,但很有道理的樣子。”
年輕農人拋開前話不談,從自家稻田里拔足上了田埂。
走近幾步湊上前,疑惑問道
“許郎君這是在做什么,好好的稻苗拔掉豈不可惜”
許悟手上拔苗動作不停,“先前不曾料到仙米發芽如此齊整,播撒得密了,拔掉稻苗使它們稀疏些,能長得更好。”
年輕農人不懂“密是密了些,可拔去一株就少掉一株仙稻,要少收多少稻子啊”
“正是為了豐收,才更應疏苗。疏苗能讓這塊水田,長出最多的稻子。”許悟直起腰,將稻苗扔到田埂上。
對年輕農人道“這就像是一碗稻米,一人食可飽,兩人食皆半飽,五人食皆饑,十人食多日后俱餓死。這塊稻田,就如那碗稻米啊。”
“眼前濃密十足的稻苗,非但不能讓稻子豐收更多,反而要鬧饑。”
年輕農人膽大,卻不固執,“許郎君是仙使所贊農本民食,農家許行的弟子,又都姓許,你說疏苗能助豐收,那肯定是對的。”
仙使周邈在魯縣哭孔廟的祭文,已經蔓延傳開來,就連洛陽的田間農人都能吟誦兩句。
許悟曬得與年輕農人一般黝黑的臉上,笑出兩排大白牙“民食之重,重逾千鈞。可不敢妄談,所言皆是真言。人人都應先分辨對錯,再決定是否聽信。”
“不過疏苗確是真言,你家的稻苗也當疏一疏。”
“
誒聽許郎君之言”年輕農人當即就跳進自家稻田,開始照著許悟留苗的疏密間距,給自家稻苗疏苗。
許悟觀察片刻,見對方做得很對,才放心道你不是心疼,還有五畝水田沒撒種仙稻可把疏的仙稻苗拿去,補插在苗稀的地方。
本作者鴉泉提醒您最全的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盡在,域名
年輕農人聞言,猛地直起腰,激動溢于言表“對啊這樣既沒浪費了仙稻苗,又補了其他稻田的稻苗,年尾還可得豐收”
許悟為對方的悟性而高興,“苗盡其用,地盡其用,就是這個道理了。”
年輕農人重新彎下腰去,手上疏苗的動作加快“我得快快疏完苗,拿去其他稻田補苗”
“我還要把這事告訴給鄰里親人,叫他們也這么做”
這一日,因年輕農人的熱情宣傳,疏苗、補苗的事情傳開,一兩日間就傳遍鄉里。
而在疏苗與補苗之外,又誕生了一門生意,那便是市易仙稻苗
陳平當時把事辦得實在漂亮,洛陽縣中撒種仙米的農人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