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臺宮。
故魏國公子寧陵君,現大秦倫侯寧陵侯魏咎,攜弟魏豹及魏國后裔。
故楚國楚懷王之孫,現大秦倫侯懷義侯熊心,攜項梁、項莊、項伯及楚國后裔。
為日前東郡濟水橋發生的巫蠱魘咒案,此時跪拜于殿中,只為陳情請罪。
“雖臣等不曾勾連兇犯,然引起朝野物議沸騰,臣等亦應前來向始皇陛下陳情自證,并請罪。”
熊心生澀磕巴地說完,小心瞄一眼身旁跪著的項梁,見對方并未有不滿之色,才敢放開呼吸。
故楚后裔中最尊者,理當是懷義侯熊心。
然而在被找到遷入咸陽前,他只是隱匿民間為人牧羊的一羊倌兒而已,哪里有楚國大將項燕的項家勢大
項籍那小兒又是仙使座下童子,他唯有隱忍而已。
在熊心之后,魏咎亦道“誠如懷義侯所言。案發于故魏地,臣等不勝惶恐,唯請始皇帝陛下憐憫恕罪。”
史上的魏咎在章邯圍臨濟時,可為城中百姓談判投降,最終自焚而死,難得頗有仁愛之心。
故魏后裔和遺民居于咸陽后,魏咎也常照顧和教導眾人。
故楚與故魏皆已陳情請罪,然垂坐上首的嬴政,只是沉默以對。
漏刻滴水,滴答,滴答。
時間在流走。
當炎夏酷暑的空氣,愈加焦灼到一個臨界刻度時。
殿中分列兩旁的大秦上卿之中,廷尉李斯踏出一步。
對熊心和魏咎兩方人,不輕不重詰問道“朝野既皆有傳言,難道是空穴來風”
“天下皆知,楚地多信鬼神,淫祀邪祭盛行,兇犯亦招供巫蠱之術習自楚人。難道爾等功故楚后裔沒有嫌疑”
“案發于魏地東郡,主謀兇犯四人皆是魏人,難道爾等故魏后裔沒有罪責”
“誰又說得準,不是果如傳言所說乃是故楚與故魏后裔勾結主使”
酷吏李斯就是始皇帝的一條看門狗,放出去指誰咬誰。
方才始皇帝沉默不言,李斯又如此說,很難不說這就是始皇帝意思
熊心強忍恐懼,向項梁遞去眼色
嬴政心性霸道,連滅六國,并無多少仁德善心把他們遷入咸陽,確實有為堵天下之口的原因。
但今日就有現成的好借口巫蠱魘咒大秦與仙使,將他們殺個精光,也是名正言順
熊心遞眼色時,魏咎已經當機立斷,舍身相護了
“臣為故魏國公子,未曾牧民至其安分順服,實為臣之過也”
“臣請除侯爵,貶為黔首,夜思己過、日耕田畝,只求可稍贖己過。”
李斯這魏咎倒識相,只是卻非陛下目的。
嬴政仍舊不言。
漏刻滴水,滴答,滴答。
熊心只覺得是在催他性命
狠狠瞪一眼項梁,也拜俯道
“臣亦愿請除侯爵”
正在這時,殿外宦者入內稟道“陛下,仙使已至殿外。”
“偏殿侍奉,稍候片刻。”既未請見,嬴政也沒將人請進殿中。
既已開口,嬴政也不再沉默。
看向項梁為首的項家人,神色仍舊沉靜“爾等口舌倒是傳得快。”
“然爾等以為,區區一項籍,仙使會為他違朕心意”
蒙毅陛下你的自信驕傲,有點明顯了。
李斯嘖
唯粉這種生物
項梁不語。
但宦者出去后,外邊便果然沒了動靜。
等了又等,還是沒動靜。
仙使但凡開口請見,即便始皇帝知道他是來求情,也會將人請進來。
為他們幾個,而令仙使不悅以致離心,是不劃算的,以始皇帝心智,不會做此得不償失之事。
但現在事實是,絲毫動靜都沒有了。
嬴政終于又開口“你們走了一步壞棋。”
一步壞棋,是可能會連棋子都廢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