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咸陽時他可能身高一米六二,現在四舍五入可能一米六五了
四舍五入得稍微狠了些,一米六四。
他果然是正長身體的年紀,未來身高可期
與蒙毅閑聊一會兒,終究還是要告別北上。
臨到最后,周邈詢問隊伍中最小的韓信“信崽,我們此去北上,可能要到冬十一月才回來,北方更冷,你要跟著去嗎
還是跟著蒙府令回去,在咸陽等著我們回來”
韓信才十一歲,又沒有十二歲的項籍那般高大壯實。
多方衡量,韓信理智地作出決定“跟著蒙府令回去,我在咸陽等你們。”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非明智之舉。
何況,匈奴和東胡的游牧草原范圍廣闊,不比月氏在狹長的河西走廊,烏孫在西域東部盆地一帶,加上又自覺地引狼入室引大秦仙使和精騎直達王庭。
到時冰天雪地之間,不可能一舉殲滅匈奴和東胡。
既然可以預見,之后都將會是枯燥的趕路,不如先回咸陽。
也好向王老將軍請教交流,這一路積攢的疑惑與感悟。
“哈哈仙使,我還跟著你一起北上”項籍昂首挺胸,笑得驕傲。
韓信“”且等你發現全是枯燥的趕路那日,看你還笑得出來。
于是韓信跟著蒙毅回去咸陽,周邈等人整裝,繼續北行。
一如韓信所料,任務的整個后半程,點亮北方道的全程,都是枯燥的趕路。
從咸陽北郊,大抵按歷史上秦直道的路徑,結合礦藏地圖,穿過狹長的上郡后進入九原郡,渡過德水黃河抵達九原縣即后世包頭附近,再繼續往北,直到陰山南面山腳。
不是不想將馳道修進北極圈,把廣闊的草原都和以北平原都納入大秦版圖。
論開疆拓土的雄心,一個始皇帝一個仙使,都恨不得把整個地球都插上玄鳥黑旗
但現實所限,就像修進西域的馳道,只到樓蘭國境,北上的馳道在商議之后,也決定只修到陰山南計劃中還未動工的秦長城之下。
至于更北的地方,大秦可以開關市易,大秦精騎亦能北上馳騁草原,以羈縻政策影響草原。
但把馳道修入草原深處,建制郡縣,直接管控草原,便是力所不能及了。
而且走到陰山腳下后,系統界面的任務進度條已經超過百分之七十了
再執意往北,就顧不上東北至遼東、東夷朝鮮半島的馳道了。
于是周邈一行在陰山南,折東而行。
沿著陰山山脈以南,至燕山以北,秦長城的大致走向,一路穿過遼東半島北部,繼續往東,及至渡過馬訾水鴨綠江。
又往東南,沿海灣南下,至后世平壤西北,方才折返。
而折返時,任務進度條已經過了百分之九十五
僅剩下可憐兮兮百分之五的里程數。
對于走得太遠這一點,周邈理直氣壯怎么了怎么了只是沿著秦長城以內,取直走了一趟而已
既然自古以來都是大秦疆土,那把馳道修到東夷半島又怎么了
當然,私心是有的,盡管馳道沒有貫通整個半島,但也已南下伸入了小半截。
就如同西域,只要馳道伸入一截,便如同安置了一個探頭,能輻射影響更大的范圍。
因為百分之五里程數了,周邈不敢再浪,于是原路返回重疊部分是不計算里程的。
在漁陽郡內才折向西南,按照大秦馳道上郡道的西南段走向,直奔咸陽而來。
最終在冬十一月結束,冬十二月到來之前,抵達咸陽城外。
周邈陛下陛下我回來了回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