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東胡大軍,兵分三段前軍、中軍和后軍。
自然不是為了方便秦軍設伏時,可以分而擊之。
倒也還沒體貼到這種程度。
事實上,李左車率一萬叛投秦軍在前開路,以為先鋒。
東胡大軍分三段墜后,不遠不近,兩兩相距百余里。
屬實是謹慎之舉。
如此一旦前方設伏,或李左車有不妥之舉,中軍及后軍還能掉頭回撤。
這也是東胡王的故作高深之舉。
大秦之威正是深重的時候,雖東胡野心膨脹,又打著收復故土的正義旗號。
但暗地里,還是隱約有忌憚的。
可進可退,就正合適。
再說形成這種行軍陣勢,也是有客觀原因的。
東胡與匈奴、烏孫和月氏等草原上的游牧勢力一樣,乃部落聯盟制,一如秦之前的夏商周。
這種部落拱衛王庭的形式,就注定會各有算計,無法齊心一體。
將十萬部落聯盟軍擰成一股繩,一舉南下,這不僅對大秦是個不小挑戰,對東胡來說更是難以成行。
這樣一來,也就有了前中后三軍之分。
先鋒是地位鏈中最底端的李左車,這毫無疑問。
前軍也是東胡部落聯盟中,相對勢微的幾支部落軍,放在前面沖鋒陷陣趟陷阱。
出人意料的是,東胡王不僅故作高深,還有些道貌岸然的天賦。
“本王作為東胡王,受諸位信服敬重,理當坐鎮中軍,前后策應”
于是東胡王率王部軍和另兩大部落軍,成為中軍,而非墜在最后的后軍。
來投的三萬秦軍中剩余兩萬,被扣留后,就裹挾在中軍之中。
雖已群龍無首項籍啊對對對。,東胡王卻也不敢將曾經的虎狼之軍放在王軍近前。
萬一在兩萬秦軍中有愚忠之輩,行刺王部呢
于是,兩萬秦軍給隔在了中軍尾端。
前有真正的東胡中軍,后有東胡后軍,僅看行軍陣型,確是被裹挾在大軍之中的。
既能掣肘先鋒的李左車,又不致危及王部,尾部還有后軍驅趕。
項籍啊對對對
如此情形,任誰都說不出東胡大軍南下的行軍有何不妥。
拋開大局不談,兵仙少年版韓信都得贊一句是穩妥之舉。
但奈何敵方太強,且早有準備,只等李左車佯叛,把東胡大軍帶入埋伏圈中
而李左車的任務又完成得太完美,起先還只是按照東胡劫邊準備的策略。
如今東胡大軍箭鋒所指,竟然是勃海灣五座鹽場
如此一來,東胡大軍就會更加深入秦地了
周邈感謝大自然的饋贈。
突變來得猝不及防
當李左車的
前鋒軍從趙長城缺口南下,渡過于延水,向著于延水主流治水而去時。
東胡王所在中軍,也即將越過趙長城,而后渡過于延水。
至于東胡后軍,也進入了秦境。
“砰”“砰”“砰”
轟隆隆轟隆隆轟隆隆
東胡王所在中軍,在經過一處山谷時。
突然似陷入了天雷陣中,一聲接一聲的天雷震得雙耳欲裂
甚至有那耳力聰敏者,只覺耳中撕裂,而后耳道泛癢,竟然流出血來
在這之前,在天雷陣中的聲聲天雷震耳之時,只覺腳下大地,也搖晃如篩糠一般
令人站立不穩,跌倒在地
這猝不及防的突變,已經讓東胡中軍陷入劇烈驚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