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兩人結成一對夫妻,組成一個家,那合計十幾畝水田了。
足以令他們在安家定居的最初幾年,種植仙稻,保證溫飽了。
來年生兒育女,田地不足時,也來得及慢慢去開荒,只要勤勞肯干,便能生存無憂。
因此臨行前,周邈被數萬人一道送行“仙使慢走”
一眼望去,道路邊、山腰上,漫山遍野地,都是送行的身影。
浩浩蕩蕩,密密麻麻,壯觀至極
也就是還沒興起萬民傘,不然他高低得收到一把
“別送了”周邈站在鋼鐵神獸肩上,使勁揮動胳膊,“我下次還會經過這里的”
“我們后會有期”
“后會有期”
“后會有期”
送別的聲音,響徹山林。
周邈鼻酸眼熱,吸吸鼻子沒日沒夜地加班挖田,都值得了
周邈說后會有期可不是虛情假意的敷衍,而是確實會有再見之日。
因為這次回去的就只有周邈、扶蘇,以及他們兩個的隨行人員。
張良、韓信和項籍,以及兩萬樓船士,都暫且留下,駐守在當地。
因為可以預見,這次東段任務完成后,后續必然還有西段任務。
他們原地駐守,也能避免來回奔波。
若不是扶蘇要回去看一看王阿姊和小侄子,其實也應該留下來,將三萬役夫役婦全部安置妥當,做好善后事宜。
而不是交給咸陽派任、剛到沒兩日的郡縣官吏。不過有張良他們留守監督,問題也不大。
咻
任務完成,水陸道路已然暢通。
周邈號令八尊鋼鐵神獸,以兩百公里時速,全速行駛在回咸陽的路上。
視角拉回。
回到送別仙使離開后的原地。
結束應役的役夫役婦們,開始暢想未來。
某役夫“我打算就定居在象郡,這里有仙使開墾的水田梯田,定居后最初的一段日子會容易許多。”
另一個役夫“我到時要登上樓船,去往南海郡定居。那里是仙使修建的第一座城池,又是入海口,地形平坦,縣城更加繁華,我很喜歡那里。”
某役婦“我也準備乘坐幾日后,智武侯運我們遷徙定居的樓船離開,去桂林郡定居。
那里是離水匯入之處,南來北往的樞紐,交通便利,將來也會迅速繁榮起來。”
三郡三縣,三座城池,各有優勢。
全憑個人意愿,自行選擇定居何處。
到了最后,相互間竟只有微小差距,三地的定居人數都在一萬上下。
在張良、韓信和項籍,以及三郡官吏們,把三萬役夫役婦、甌越部落土人都安置妥當,共同生活在城中之后,秦人在當地也就算正式扎下根了。
馮毋擇所在的閩中郡,馮去疾與彭越的連接中間地帶,情形也大同小異。
秦人與土人融合,甌越之地完全消化,成為大秦遼闊疆域中的一部分,只需等待時間的魔法。
始皇帝五年,仙使邈降甌越,建三郡、筑三城。
疏河修道,通東西、連南北,長逾萬里。
摘自秦書
“仙使邈之功與名,令南人銘記千年。直到現代,各地的仙使廟宇香火仍舊鼎盛。各地游神、迎神、祭拜等民俗活動中,都可見仙使邈的神像蹤影。”
節選自后世某歷史科普公眾號發布的內容。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