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偏西的日跌時分。
航遠侯燕的西域之行見聞分享,大體告一段落后,呂娥姁也說起棉毛紡織工坊的發展過程,以及收購羊毛時,配合西北與東北邊境重鎮與北邊諸夷的交鋒。
“臣雖非邊境重鎮的商貿大臣,不主與北邊諸夷的互市關稅諸事,然棉毛制品既為至關重要的一環,日常難免也有所了解。”
呂娥姁說起大秦制衡北邊長城之外的諸夷方略時,眼中有鋒銳雄心,可窺其勃勃壯志。
呂娥姁眼底略有嘲意,然更多是愉悅。
“諸夷各部首領及貴族們,如今皆愛大秦瓷器,以追購新款瓷器為榮,可彰顯其尊貴。如今互市的最新一輪潮流,便是大秦官窯新推出的白瓷。”
周邈心道,上層貴族為彰顯地位,總會追求潮流與奢侈品,真是古今不變啊。
呂娥姁“瓷器之下,大秦白鹽早已成為北邊諸夷各部互市的硬通貨物,不聲不響,便已浸入各部牧民的日常生活。”
周邈深知這一點,鹽是生存必需品,那必然是硬通貨。
呂娥姁繼續“再有,在南地茶葉出產愈發量多后,茶葉也在今年儼然成為了互市的鼎之一足。與瓷器和白鹽一般,已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周邈心中點頭,情理之中。
茶園建成規模,茶葉種植采摘,都需要等待時間的魔法。茶葉今年能躋身互市商品的二巨頭之一,已經是大秦君臣和黔首極其追求效率的結果。
否則茶葉雖然是門好生意,但從頭培植,再成為出口的大宗貨物,沒有十年恐難以成事。
給草原諸部一些大秦效率的震撼
呂娥姁最后道“如今,長城之外的諸夷各部,游牧蓄養的羊群愈發壯大。每年春季,便會剃下羊毛絨賣入大秦,又換回白鹽、瓷器、茶葉等物。”
“不少人還會買上幾石糧食,嘗嘗鮮,換換口味。或買幾件羊絨衣裳,幾套毛線衣褲,早晨晚間和冬日天寒時,穿上御寒。”
“然后在新的一年里,又蓄養更多的羊群,如此反復。”
人力有盡時,蓄養的羊群不斷壯大,那么相應地,馬匹數量便被擠占,逐年減少且每年都是明顯大減之勢
當北邊諸夷各部養成這種商貿習慣,年復一年地形成了常態循環,那么諸夷便被大秦徹底挾制住了。
最初的以經濟戰制衡草原諸部的計劃,本就是周邈率先提出,然后逐步完善。
他當然再明白不過,當草原部族和牧民們多養羊而少養馬后,草原諸部最大的優勢來去如風的鐵騎,就徹底被廢了,對大秦、中原再形不成威脅。
難得是這種制衡的方略,并不會因為中原英主偶有斷代,便輕易崩塌。
只要不是連著二五任皇帝都昏庸無能,但凡中間有一任足以守成的君主,就能再度輕易壓制草原諸部。
原因很客觀“長城之外的草原諸部,水熱匱乏,大
多不宜耕種,先天就只能遷徙游牧,因此很難形成強盛的、長久的統一勢力。”
他們對中原的物產依賴,是客觀長久存在的。
本作者鴉泉提醒您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即便學會了瓷器燒制、精制煉鹽技術,也無法發展起來,先天不足并非輕易就能逆轉的。
像是茶葉和糧食等物產,草原無法種植,那么諸部就無論如何都難以破解對中原的依賴。
因此,一旦草原諸部被挾制,便難以在短時間內壯大成氣候了,難以大舉南下入侵中原,燃起戰火。
燕此行出使西域大體上是一帆風順,但沿途又怎會少得了與盜匪、賊兵等的拼殺
強壯硬朗了的體貌變化,就是最佳明證。
加上大約天賦所至,讓她對軍事有了敏銳的見解“大秦的北邊,至少能享百年太平了。”
巍峨堅固的長城邊墻,輔以經濟制衡方略,少則一百年,多則二五數百年,中原北疆都將再無大患。
“真好。”周邈啜飲著甜香的奶茶,心中欣慰無邊。
這兩年他都在南方忙于基建,信息也跟著閉塞了。只知道大秦一切向好,正在快速地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具體情況還沒來得及了解。
除了昨日回咸陽經過街道,他回來后都還沒來得及正經逛一逛咸陽呢
現在得知北疆的謀篇布局已然實現,心中歡喜激動無以言表。
周邈千言萬語匯成兩個字值了
“都快到日跌末時了,臣等便不再打擾仙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