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一的朝議下令改歷之后,今年就是最后一個以十月為歲首的年節了。
下一個年節,將會在十四個月后的春一月為歲首的正月。
新一個年節尚且遙遠,更顯得眼下年節三天的最后一晚,格外難得。
數年下來,咸陽黔首已形成慣例。
午后日跌時分,章臺里的喜一家,便提前一個時辰吃過夕食,爾后換好衣裳、打理齊整,一家人早早地出門去。
路上遇見同樣往章臺街去的左鄰右舍,就笑呵呵地招呼著結伴同行。
即便出門早,到達章臺街時也不到晡時,也沒占到絕好的位置。
總有更加狂熱的仙使信徒們,午前甚至早上,就到了登仙臺前占位置。
但能在中部有個位置也好,總強過來得晚只能站后面的。
雖然登仙臺高二丈,就算在章臺街尾也能看得見焰火煙花,但太遠就無法瞻仰登仙臺上的仙使身影了。
喜一家在兵士分割劃定的中部方陣里站定時,夕陽也即將落山。
又等一會兒,天色就暗了下來。
喜踮腳抻脖,探頭去望,就見前面登仙臺那里有了動靜。
有赤膊大漢抬著筒爐、柳枝、麻袋等開始布置起來,站崗的兵士也密集不少。
“看來今晚有打鐵花的焰火表演”
這幾年來,打鐵花焰火表演仍舊火熱,卻已不是一年才見得到一回。
有那市肆開張、富戶逢喜,偶爾也會搭個高臺、扎個棚子,請了鐵花匠打一場焰火慶賀,彰顯氣派,昭告鄉里。
像喜一樣的普通黔首,偶爾也能看上一場。
但師承仙使的打鐵花焰火表演,總是百看不厭的。
身旁有人有不同的見解“看那搬的四方紙箱,應當還會燃放煙花。”
就像打鐵花焰火表演走入了市井里坊,煙花雖更加罕見,但也不是無人見其廬山真面目。
畢竟煙花和絕密的炸藥包一類火器,還是大為不同的。
“我們看不見,但登仙臺后面,應當也已經布設好桌椅,靜待陛下和朝臣們駕臨。”
喜側頭看一眼身邊其貌不揚的青壯男子,心想這該是個消息靈通的。
沒叫咸陽黔首久等,夕陽徹底沉入山后時。
砰
嘩
噼里啪啦
喜他們站得不近,耳邊卻仿佛聽到了鐵花打出、火花炸開時的聲響,而眼前是登仙臺上如瀑的火花
一旦開始,接著便是更耀眼的焰火,叫人目不暇接。
“也看過幾場焰火,還是登仙臺上的最好看”喜情不自禁道。
“這可是在登仙臺上表演,不賣力演得盡善盡美,鐵花匠們恐怕也無顏見人了”
喜深以為然“能在登仙臺上獻藝一回,不僅是展現技藝、榮耀己身,也是向仙使交上答卷,不正就如同科舉的廷
士們,總要叫陛下看看他們的本領。”
咸陽黔首個個仰脖驚嘆,無不沉迷于耀眼焰火。
時間也就過得很快了,持續一刻鐘的焰火表演眨眼就進入尾聲。
但就在鐵花焰火漸歇時。
砰
嘩啦啦
登仙臺上,一朵煙花射向空中,嘩啦啦綻放。
二重二色的煙花,繁復絢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