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如亂石村外小河里的流水,潺潺流逝,不舍晝夜。
轉眼之間,已是九月將盡,十月已至。
十月初三,大秦全國上下全體官民休假一日,以紀念仙使功德,豐收節也已到眼前。
從都城咸陽,到郡縣村鎮,全民重視的姿態,不遜于新年大節。
秋收結束,稻麥五谷入倉,今年名符其實大豐收的官吏黔首們,都喜氣洋洋地準備起來。
殺豬宰羊,磨面舂米,首要就是置辦豐盛的菜肴飯食、瓜果糕點。
而在為慶賀豐收大吃一頓之前,他們會先把菜肴飯食、瓜果糕點堆滿的一桌大宴,擺到院中,對著夜晚天空最亮的那顆星辰,供奉給仙使享用
而后才一家人坐下來,推杯換盞,進食起仙使享用過的盛宴。
周邈儼然后世年節的侍候,全家人入座動筷之前,先請祖宗享用一樣了捂臉jg
也有官民在白天時,就帶上瓜果糕點,菜肴飯食,甜漿酒水,來到他們郡縣的三丈登仙臺下,一溜地擺上,供奉并拜請仙使享用。
等到后面晚來的官民上前祭拜時,登仙臺下的瓜果供品已經堆積如山
實在沒了空地堆放,只能擺到外圈,就這樣一圈一圈地往外,最后竟然延伸出近一二里地
臺周二三里,祭饗滿堆山。
正是說豐收節時,登仙臺下官民供奉祭拜的盛況。
周邈雖然這種景象,生動形象地表明了今年大豐收的事實否則哪有如山的飯食供奉,但也太浪費了痛心疾首jg
不過多有當地官員倡議
仙使樸實仁善,必不愿見糧食靡費,更不忍貧苦者忍饑挨餓,不如把登仙臺下供奉給仙使享用過的供品,無償布施給饑民吃。
并派人手去實施了下去。
就像遭遇大災害時,官府和大善之家會給難民施粥一樣。
豐收節時,登仙臺下的供品也會施給挨餓的饑民。
如此一來,亦是傳播美好和善意,令豐收節紀念仙使邈的行為,再添一重意義。
即使千百年后,這種傳統也一直流傳了下去。
到得那時,已成風俗,對仙使本身的狂熱信仰與時下黔首的,早已不如了。
此時隱居亂石村的周邈,還不知道天南地北各郡縣登仙臺下的祭拜供奉盛況。
但他也已經有所預感。
因為
周邈已經親眼見證了,亂石村的村人們,對待豐收節的鄭重
早在前幾天,秋收過后的村人們,就開始準備起來。
采一把鮮艷好看的紅的、黃的枝葉,扎成花束的模樣,插在門上檐下,裝點一番。
也有那家中稍富些的,參考據說仙使是開創咸陽市燈會的說法,或市易、或自制,都弄上幾盞花燈掛上,到了晚上時再點上。
而因為村里早就商定
,豐收節當天要去咸陽城中的登仙臺朝拜,于是都在十月初二晚上就整置出一桌宴席。
當晚對著漫天星辰,供奉給仙使享用后,提前吃了豐收宴。
周邈遇大事就大吃一頓的傳統,正在被老祖宗們強化,并刻進基因里。
也就是初三一早,就早早起床。
又熱了昨晚剩下的飯菜吃過后,就東家呼西家,這個喊那個,呼朋引伴,吆喝著進城去。
“可收拾妥當了走了”
“稍等,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