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三十一年,一場萬眾矚目的禪位大典結束。
七十從心之年的始皇帝嬴政退位,二十七歲太孫嬴明登基,是為秦二世。
有別于歷史的命運,大秦帝國這一次的皇權過渡平穩而順遂。
太孫嬴明自十二歲科舉入仕,從九原郡一地縣令做起,考績屢得優等累遷入咸陽為朝官,又升至九卿,后更兼行監國之事三年,至繼位時為官參政已滿十五載。
眼下大秦的繼任者正是身心年富力強,軍政又得心應手之際。
盡管七十歲的始皇帝行不拄杖,寢食安穩,看起來執掌乾坤再十年,亦不成問題。
然在新年大朝議之上,提出禪位之事參議時,始皇帝皇態度堅決“太孫值年富力強時,又歷練于郡縣,熟諳朝野軍政,正是交托軍國的最佳時機。”
繼位太早,缺乏歷練,難免稚嫩,一時難以肩挑重任。
登基太晚,久受壓制,恐磨滅心氣膽識,成為庸碌之君。
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候。
明法科一甲廷士出身的太孫嬴明,用十五年時間從縣令到九卿,或許有出身不公非議,但其政績、能力和品性卻更為朝野所知。
二世之君為嬴明,朝野咸服。
祖孫倆走完三授三辭流程,辦完大典,禪位登基一事也塵埃落定。
“雖然咱在位時間沒有章總皇帝長,但一定能活得比他久”
對于始皇帝陛下提前退位一事,周邈早已看開。
“既還要活上那樣久,拘困于咸陽未免太受束縛,何不周游大秦”
禪位大典過去一月,嬴政提出微服私訪,周游大秦的出游計劃。
“為大局計,禪位大典后,朕已等了一個月,此時出發正好。”
朝議散后,來章臺宮侍奉盡孝的二世皇帝嬴明,聞言頗覺新奇
大父想要出游之心迫切,竟同普通黔首的老翁一般,似小兒一樣耍賴。
七十歲的始皇帝陛下,卸下皇帝重任,從心之欲,有些老小頑童言行,不必一直如山岳般沉默穩重,何嘗不是人生大幸
長相酷似始皇帝大父的嬴明,一向冷肅的面上帶出些笑意。
大父已如此說了,接下來
果不其然。
年過不惑已經四十五歲的周邈,立即幫腔
“對啊對啊始皇陛下登基以來,為大秦操勞五十余年,現在退位后想出去走走看看怎么了”
“邈叔父。”嬴明一如兒時般喚道,“其實是您待不住,想出去吧”
日子順遂的周邈四十多歲,看著還像三十來歲小伙子般,此時被皇帝侄兒說中心思,一時啞口。
當了一輩子大秦長公子的扶蘇,對于眼前兒子一人與陛下和周邈針鋒相對的場景,全無相幫打算。
反而道“小明明,你年少時為官在外,自是不懂數十年坐守一城的困頓,陛下想
出去看看走走怎么了”
扶蘇的倒戈,倒不是因為錯失皇位,對兒子心生嫉妒不忿。
事實上,反而因為沒有出現周邈預言的因他而葬送大秦,將帝國交予兒子dashdash可以預見將會是一位有為皇帝的手上,而感到慶幸、高興。
實在是,兒子太厲害,根本不需要他助陣。
對于扶蘇現在都還恭敬稱squo陛下rsquo,而非squo阿父rsquo,嬴政和嬴明祖孫倆相似的臉上早已波瀾不驚。
扶蘇小聲蛐蛐怎么了怎么了除了周邈,其他大秦公子公主都不曾敢于親昵地喚陛下為阿父,都是敬稱陛下,他不敢有什么問題嗎
皇帝祖孫倆heihei
嬴政轉頭,周邈都已周游大秦兩次。”
一次是婚前與采葉一道,一次是嬴明科舉下場前,帶著他游學大秦。
周邈看吧看吧,他都十五年沒出遠門旅游了啊
“每每寄回沿途見聞的書信,朕閱后亦心生向往,如今正好親至游覽一遍。”
操勞大半輩子,終于退休,趁著身體還算健康的時候,去看看為之奮斗一生的大秦,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