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初十就要到了,食品加工廠的生產也進入倒計時。
目前食品工坊暫時分幾條生產線,包括白糖、河粉、蠔油和蝦粉的制作,都是利用當地的資源稟賦,大力發展農產品的初加工,再打包外銷。
白糖制作有一部分工藝是和釀酒是一樣的,要先榨汁,榨完汁后過濾提純熬煮,蘇韻把大部分的精力則放在機械和動力研究上。
天工開物中其實就有了軋漿車的制作方法,只要搞清楚機械的運作方式,很多種工具的制作原理是可以相互復制,早在年前的時候,軋漿車已經研究出來并應用在釀酒坊。
封樂處在江河海邊上,擁有大量的水利資源,可通過水排和水車帶動器械轉動,于是甘蔗榨汁及糖漿攪拌以及米面研磨等方面因此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畜力。
如今只需要將復刻出來的機械和設備應用到食品加工坊即可。
一開始在和季呼姜敏夫婦談好合作之后,蘇韻已經和姜敏交代了工坊的工作流程,尤其是原材料這一塊。
比如白糖的原料是甘蔗,百姓原先種植的甘蔗都是用來生啃或者簡單粗暴地熬制作成紅糖,收購價因此也上不來。
但白糖研制試驗成功后,一面世就遭到瘋搶,而且根據蘇韻了解的歷史知識,明朝時候白糖出口到西洋,1000擔154000市斤17612兩,合計為011兩斤。
這個價格可以說,高到令人咋舌。
于是蘇韻就和姜敏規劃了今年的產糖量,計算出需要的甘蔗數量,并和附近的百姓談好種植和收購協議。
紅糖的制作過程簡單粗暴,榨汁之后直接熬煮開放入模具,凝固后就制成了成品,價格大概能售到二十文一斤。
而白糖的制作過程就要復雜一些,同樣要經過榨取糖汁再進行熬煮,沒有離心機,就只能通過土方法經過凝結、多效蒸發糖汁,利用瓦溜和黃泥水進行過濾最后才做成潔白如雪的白糖,工藝不可謂不復雜,但也能因此了不少的勞動崗位,而且一斤白糖能賣出一錢一百文的價格,足足是紅糖的五倍之多。
七斤甘蔗能出一斤糖,一畝地大概能產出五千斤的甘蔗,大概能制成白糖七百斤,折合銀子是六十到七十兩。
當然,這七十兩只是產值,還未減去包括原材料、人工、動力、損耗,以及市場運輸銷售等等成本,但可以看出的是,其中的利潤非常可觀。
而作坊這邊給蔗農的價格是一文錢一斤甘蔗,一畝地加起來也能賣出五兩甘蔗。
按照先前秋夢期和蘇韻給部分農民分的地,給的是一人兩畝地,如此一來,一人一年單單靠兩畝的甘蔗地,也能有十兩銀子的收獲。
同一時期,除了封樂,全世界其他地方還沒有制作白糖的工藝,就算國內消化不了這些白糖的產量,外銷海外也是不錯的選擇,這也是蘇韻對解除海禁如此執著的原因。
姜敏做事雷厲風行,在開工的前幾天就已經下鄉聯系農戶提
前砍甘蔗,再組織人手運輸到加工坊,一直摩拳擦掌等待開工的工人們,也在第一時間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去干活,工坊幾乎每日都是一副忙得熱火朝天的景象。
看著白花花的白糖一盆一盆地盛出來,工人們都覺得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姜敏站在巨大的水排軋漿車旁,更是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