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量完這些,已是下晌。
想到胡姬的計劃一旦成功,就要著手馬船運馬,原本蘇韻說要去城南書院,后面又決定先去門頭船坊走一趟。
秋夢期自然是要跟隨。
張嫣則留下來具體和尹西候瘦猴細說京都布置和胡姬一事的細節,沒有跟著去。
到了船塢,遠遠望去就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工人們像一只只螞蟻穿梭在船體和場地之間,有的人在打磨船板,有的人在鑲上金屬配件,是的,大量的銅鐵器被運用到船體的打造當中,與幾日前在虎門跳打鐵場比起來,忙碌程度有過之無不及,場面更是不容小覷。
巨大的“起重機”在廠房上方運轉,將重物準確地吊放到指定位置。
這些“起重機”充分利用了現代的杠桿原理和滑輪設計構造而成,一根根吊桿在繩索的牽引之下穿梭于船塢之間,將材料運送到各個工作區域。
整個船坊充滿了機械的嘈雜聲和工人的呼喊聲,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船塢里,幾艘巨大的船只正在逐漸成型。船體高聳達數十丈之高,船板光滑如鏡,船旗迎風獵獵飄揚,宏偉場面的令人嘆為觀止,乍一望去,仿佛是一座巨大的島嶼在海上漂浮。
如今衙門已經接管了整個縣份的稅收工作,趙蕊目前就全身心投入到船坊中和家里的產業里面。
船塢里停泊著四五艘已經成型的大船,還有三四十艘中小船,只等著交貨下水。
兩人到的時候,趙蕊沒在工地上。
趙蕊手下的工頭見到縣令和夫人過來,趕緊上前迎接,別人不知道,他當然知道船坊有三成股是眼前這兩人的。
而且一年多以前,他們哪里能建得了如此的巨型海船,全賴這位蘇姑娘的指導,打造了巨大的“起重機”,幫他們解決和改進了船舶的抗沉性和穩定性等不少問題,這才有了眼前這樣一幅壯觀的景象。
有了這些技術加持,別人用一兩年才能建造一艘大福船,他們門頭船坊七八個月就能下水了。
工頭看著蘇韻,仿佛瞻仰神祇一般,難以遮掩內心的激動。
蘇韻讓工頭帶著兩人到船塢周邊去走了一遍,又問了當前的造船進度。
幾人正說著話,不遠處有兩人正打馬靠近,遠遠望去,前頭的那位正是趙蕊。
趙蕊也見到蘇韻二人,趕緊策馬靠近,從馬上下來后,上前沖著二人行禮,“大人,蘇姑娘,今日怎么得空到船坊來了”
“來看看進度,還要安排打造一批馬船。”
“馬船”
“就是專門用來運馬的快船。”蘇韻說著,從袖子里掏出已經準備好的手稿道,“長三十七丈,寬十五丈,每艘馬船載一綱,大約要三十艘。”
每百匹為一綱,一艘船能運一百匹馬。
這些馬船不是一次性使用,將來出海其他國家貿易往來,稍微改造即可用上,因此數目方面并不受局限。
趙蕊接過手稿
,
,
發現居然是上下兩層的設計,不禁有些吃驚。
但她不是頭一次拿到蘇韻的船舶手稿,當然知道這樣設計的可行性,點頭應道“是,我立即安排匠人們分析畫稿。”
“因為是兩層,船身也沒有很寬,所以平衡性方面或許會存在些偏差,我也不是什么都會,一時間也沒辦法計算出確切的尺寸,你讓他們先研究,打造出一個樣船出來再進行調整,匠人中有不少聰明人,應該問題不大,這事不能拖”
話未說完,原本后面的那匹馬也姍姍跟上,行至她們身邊。
戴燕扭扭捏捏地下馬,叫了一聲大人和韻姐姐。
她其實大老遠就看到秋夢期和蘇韻二人,但小心思作祟,不想讓她們看到自己和趙蕊在一起,但這里開闊得很,避也無處可避,只好硬著頭皮跟了上來。
秋夢期早就見到她了,笑道“賢妹怎么一副不開心的樣子,是不想見到我嗎”
戴燕沒好氣瞪了她一眼,先前她和趙蕊那趟子事,就是因為她才惹起的,按理說出了那種事,自己和趙蕊那女人就該老死不相往來算了,沒想到卻被這人碰到她們在一起,這才有些別扭,生怕秋夢期看出些什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