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寧縣有位致仕的官員,叫蔣元昊,曾任禮部侍郎,如今七十一歲,膝下兒孫滿堂,蔣氏一族更是出了一名進士兩名舉人,秀才更有四人,可謂當地有名的名門望族。
這日,蔣老太爺正在家中聽著小曲兒,三人拉胡唱曲一人扇風二人為他輕捶著背,好不愜意。
然而這一派愜意卻被一段匆忙的腳步聲打斷了。
“老太爺老太爺不好了”
蔣老太爺不悅地睜開眼睛,看著跌跌撞撞跑進來的下人,呵斥道“何事慌慌張張,大呼小叫的,成何體統”
那名下人趕忙跪在地上,磕著頭道“老太爺,實在的事出有因。”
“什么事”蔣老太爺又靠回背上,懶懶問道。
在他這兒,再大的事都不是事兒,唯覺得眼前這人聒噪得很,影響他聽曲兒。
“是郡里郡里帶人來清丈土地了”
“什么”蔣老太爺一聽,耷拉的眼皮一下就睜開,露出一雙渾濁的眼睛。
“是郡里的胥吏下來清丈土地,里正已經過去了,現在讓咱們家派一個主事的跟著去丈量土地。”
“前頭不是才剛派人來統計數目嗎,都已經報上去了,說要籌集善款,善款也交上去了,怎么這會兒又下來了”
那管事忙道“小的也是這么說的,可那小吏說,郡守有令,說發現有些百姓荒廢著地不種,要重新丈量,把荒了的收回去。”
此話一出,原本坐著的蔣老太爺嗖的一下站了起來。
他站在原地一會兒,慢慢理清了思路,似乎抓住了什么。
“那小吏在哪兒,帶我去看看。”
“就在莊子路口。”
“還不快前頭帶路,”蔣老太爺臉一沉,呵斥道。
等一行人終于趕到莊子外頭,果然見到一個官吏模樣的人站在路邊等候,里正也愁眉苦臉地站在一旁。
那兩名小吏見蔣老太爺過來,上前拱手道“老太爺,只是清丈土地,您派個能說話的人來就罷了,怎能勞煩您老人家跑一趟。”
“老夫就是蔣家說得上話的人,我且問你們,前些日子明明已經統計了數目,也按著數目繳納善款了,怎的今日又來”
“是這樣,郡守大人派了專人到各村縣核實地塊,一眼望去就發現實際與報上來不符,于是又派了人進行丈量,最后統計出這一片共有上等良田六萬多畝,根據先前各家各戶所報上來的數目和上繳的善款數量,發現居然多出近四萬畝地,今日是來確定各家各戶的田地所屬,多余的部分衙門要收上去。”
蔣老太爺聽到這話,腦子里轟的一聲,整個人站在原地僵住了。
另外一小吏平日也算是與他們熟識,無奈道“一百畝地和是一百零一畝地肉眼上或許區分不出來,可一千畝和兩千畝地、兩萬畝地和四萬畝地可是一眼就能看得出,怪只怪大家伙做得太過了,瞞了一半以上,也怪不得郡守大人一抓一個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