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遷就周若云的身體,隊伍花了五六天的時間才到達荊州邊界,又花了兩天趕到荊州的治所南郡。
秋夢期不在的這些日子,由蘇韻親自為她打理荊州政務。
主要還是鞏固當下的土地和分戶政策。
在軍隊的干預下,土地征收工作異常順利,同時采取以前分戶獎勵計劃,除了按人數均分田地之外,一戶人家能多分一到兩畝地,進一步促進了分戶政策的推進。
鼓勵百姓跟隨土地分配進行就地安置,防止大家族力量繼續聚攏,進而形成與政府對抗的強勁力量。
除土地收繳之外,其他政策推廣盡量以利潤進行誘導,促進新政策推進效率,也減少百姓豪強與官府的沖突。
地主豪強雖然憋屈,但還不至于到了沒了活路而被迫造反,而且在當前條件下,他們想造反也沒有這個實力和條件,分戶政策將豪強和世家門閥分化成普通百姓,一盤散沙,更也有利于中央加強對地方的統治。
除了分地分戶之外,尤其要加大教育普及范圍,讓普通的小老百姓都能有接受文化的權利,讀書不再是貴族的權利。
規范科舉制度,讓寒門子弟也能有參政議政的機會。
大焱雖然已有科舉制度,看似公正,但真正能因為科舉而入朝為官的人少之又少,大多還是采取察舉制,察舉制早已成為了門閥士族選舉官員的工具,逃不開朝廷被貴族壟斷的現象。
而像秋植和許正初這種真正靠科舉考出來的學子少之又少,秋植若不是因為宴會上那一變故,說不定連個七品縣官都未必能撈得到。
加強教育普及,鞏固科舉制度,嚴格選官流程,抓緊官員考核制度,這是未來吏治最大的出路,如此一來,官員人選和各領域人才就不會一直把控在士族門閥的手中,隨著士族門閥衰落,這些豪強就不再擁有支配朝廷的力量,整個國家的官吏和人才系統才能真正獨立。
這不僅是荊州要做的事情,這是整個越國上下當下及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都要為之奮斗的一個主題,這是一段長期的過程,也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
這對張嫣的吏部管理和張老的禮部教育工作也提出了非常強勁的挑戰。
張嫣雖然聰慧,對很多事務有自己的看法,但畢竟缺乏政治經驗,很多東西都在一邊執行一邊摸索,還要時不時請教自家祖父,更要時刻緊跟蘇韻和柳月如的步伐,因為她發現了,這兩位人對當下越國所執行的制度和未來發展的情況有著清晰的路線和堅定的信念,更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幾乎每一次談話都是一次思想上的碰撞,都能給她很多意想不到的啟發,激勵她不斷進步。
秋夢期在京都救出周若云母女,出城之后就已經提前遣人快馬前往荊州給蘇韻報信,蘇韻收到他們平安的信息,又眼看著荊州各地局勢已經平穩下來,于是便下令,讓交州邊界的石巍和李綏二人,集合軍隊,和提前布局在交州的王伽等一眾官員里應外合,著手拿下交州的計劃。
然而此時的交州兵曹參軍錢江卻對這一切毫無所知,還在城門口擺攤招兵。
距王伽將招兵的任務交給他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了,然而征收上來的士兵竟不過寥寥數百人。
這讓他無比挫敗,只能帶人挨家挨戶要強行征兵。
百姓一聽說要和越王的兵馬打,直接跪地大哭“越王兵強馬壯裝備精良,荊州如此多人口,一個月便被攻陷,我們小小交州,衙門的馬匹尚且都不夠胥吏公務之用,我們拿什么和越王的人打”
“大人若是想讓我們死,直接殺死我們就是,何必多此一舉,讓我們上戰場去讓越王的人砍死。”
“聽說越王對待荊州的百姓很是仁慈,進城不殺一人,還都分了土地,我們何不把越王迎進城,至少有她在,老百姓也不至于餓死。”
錢江大怒,他家中幾千畝良田,若是越王的人攻入交州,和對待荊州地主土豪一樣將他們錢家的土地收上去,他們家要拿什么過活,這也是他不同意越王進入交州的原因。
“你們這些軟骨頭,不知廉恥的東西,竟敢大言不慚要把反賊迎入交州,我們交州怎么會有你們這樣的百姓”
百姓不服,反問道“官爺逼我們參軍,敢問我們軍餉一個月多少,我們若是死了,家里的親人能得多少撫恤金”
錢江避而不談軍餉撫恤金,畢竟如今征兵是屬于義務征兵,不是募兵制,上面根本不管他們交州,官府更拿不出什么軍餉,只得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語氣道“你們作為大焱的子民,如今反賊崛起,身為男兒難道不應該奔赴前線保家衛國嗎,卻想著什么軍餉撫恤金,難道你們忘了,大焱老百姓,每年每戶都要派人服兵役,本官不管你們有多少理由,至少每戶人家要出一個成年男子隨我去服兵役”
“朝廷根本不顧我們老百姓的死活,征收那么重的稅,整個交州良田無一處閑置,可我們這些農夫卻仍吃不飽飯,我們何苦辛辛苦苦為了這樣的朝廷賣命,還不如反了大焱,把越王迎入交州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