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過年,皇帝和臣子都不得閑。
包括家宴、祭祀和元旦朝賀大典,獻歲啟新,蘇韻和秋夢期入鄉隨俗,該安排的排場也安排上。
折騰了兩天,把所有人都折騰了夠嗆。
算起來,蘇韻和秋夢期到這個世界已經是第四個春節了。
第一年五月初她們踏上了封樂的土地,同年春節兩人定情;第二年成婚后春節第一次回娘家,和蘇父吵了一架不歡而散;第三年春節秋夢期去京都營救李泰,蘇韻則帶著柳月如前往始安難民安置區。
今年是第四年,按照原身的年齡,她們都雙雙跨入二十一歲的門檻了。
這個年齡在古代,已經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年紀,蘇韻的聰明才智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慢慢地不再變得那么打眼,但隨著她威信確立,人們漸漸疏忽她的年紀,甚至性別。
這對于要干一番大事業的女人來說,算是一件好事,
原本兩人是打算初二或初三要去一趟蘇家,這事直接引起了底下臣子的一番唇槍舌戰,有人說這是回去省親,又有人說是祭祖。
兩者區別就是,省親是外嫁女兒回娘家拜見父母,但蘇韻如今是越王身份,與平常人家的女兒不同,這些大臣認為應以越王為夫綱,王夫回自家才叫省親,女王回自家那叫回去祭祖。
蘇韻和秋夢期二人不得不折服于古人對古禮法度的執著勁兒,皇家或許真的無小事,也意識到有些想當然的改革,還是要徐徐圖之。
最終決定在初三當日,于行宮召見蘇家一家人。
去年四月份蘇長平和張冉成親,小兩口已經從封樂搬到了瀝州,這個春節因為張冉身子的原因,沒有回封樂過年。
而就在年前,當年開海時安排通過海路前往天竺的商隊已經回來了,并帶來了數船的棉花和棉花種子,這個消息讓蘇秋二人著實興奮了好一陣子。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大焱雖然生產絲綢,但一般老百姓可穿不起蠶絲制品,一旦棉花普及,普通人也能穿得起棉質衣裳,比起桑麻來,棉制品要柔軟暖和得多。
棉花及棉花紡織品主要對內供應,因此選址可以往內陸的方向。
蘇長平到瀝州來,就是為了做和棉花相關的加工和紡織產業。
棉花作為新產品,要推廣,但也要顧及當今糧食的產量,不能因為要擴大棉花種植面積而占用太多稻田。
如今瀝荊交三洲的糧食產量參差不齊,瀝州改革早一些早在一年前就已經出現盈余,而荊交兩州勉強能夠自給自足,可一旦將其他州郡并入,涌入大批的難民,就會很快出現糧食的缺口。
所以棉花要種,但要做好規劃,至少平原地區是不能種了,山地地區可以適當種植。
如此一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棉花還是要繼續從天竺等地進口。
蘇韻因此擴大越國和天竺暹羅等國度的貿易,增加航海班次,同時進一步加強航海護衛,確保海貿行程的安全保障
。
商人們自然也拿到了棉花的樣本,巨大的商機就擺在眼前,所有人蜂擁而上,爭先恐后地踏上了往西南部的海域航程。
本作者大貓追月提醒您最全的和情敵在古代種田搞基建盡在,域名
蘇韻樂見其成,并承諾采購回來的棉花和糧食,若是無法銷售出去,由官府負責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