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皇弟如今已經尋了兩百多個祭品,想來獨自挑起這個擔子也不難,明明一個人能做的事,可卻因父皇仁慈,給了孩兒們公平競爭的機會,父皇之愛子,兒臣感激不盡,也深受啟發,是以兒臣這個做兄長的,也不愿與弟弟爭。”
皇帝聽到這話,愣了一下,這與他預期不符,沉吟一會兒道“你想清楚,當初朕可是宣布了,誰率先為朕找來五百祭品,待通靈大典和投龍儀式一過,朕就立馬封其為太子。”
敬王低頭道“兒臣想清楚了,太子之位能者居之,既然七皇弟能為父皇分憂,理應由他來入主東宮。”
景仁帝又看了他一眼,見他神色淡淡,眼神不躲不閃,似乎真的對太子之位一點也不在意。
想了想,便應允了。
直到他出去,景仁帝這才問道“劉富,敬王當真對太子之位沒有興趣”
劉富笑著回道“奴才怎敢揣測敬王的心思,不過既然皇上說了,誰完成任務就讓誰當太子,君無戲言,六爺定不敢將這話當成兒戲,想來是真的沒了心思吧。”
景仁帝頗有些遺憾,但隨即也釋然,只要他能修成長生術,太子爺就是個擺設,他不介意多個賢王兒子。
“既然他想賢到底,那便隨他去吧。”
對于敬王退出儲君之位的競爭,最高興的莫過于定王,但同時也大大出乎了秋夢期等人的意料。
以她對敬王的了解,此人絕對不是表面上看上去那么風輕云淡,更何況他先前的那些小動作,可不是沒有野心的人能做得出來的,他怎么可能將這唾手可得的機會就這么給放棄了。
秋夢期既擔心他在暗中使什么陰謀詭計,又得想方設法營救孩子們,還要想辦法擴大越國影響力,一時間也是忙得顧頭不顧腚。
不管她再怎么努力營救,也抵不過定王那邊卯足了勁地搜刮孩子,面對對方廣撒網的行為,秋夢期沒辦法每個點都能堵得上,只能是等著對方找齊孩子后,再統一營救。
彼時已經二月二十四,離二十九的通靈大典和投龍儀式也僅剩五天的時間。
秋夢期沒想到的是,蘇韻也已經趕到了荊州,并見到北烏縣令秦放,了解了京都的局勢。
當秋夢期拿到她的信,大呼天降及時雨。
信中主要交代三件事
一是要不惜一切代價營救五百名孩童;
二是敬王退出爭儲一事必定有詐,應是以退為進,不出意外的話會在通靈大典和投
龍儀式上做文章,而大典的關鍵之處就在五百名祭品身上,一旦祭品出現問題,大典將會被迫終止,敬王會將問題推到定王身上,進而完成絕殺。
三是將京都內部和外部分割成為兩個戰場,內部戰場是各站隊之間的斗爭,外部戰場則是她們獲取百姓支持的一場重大考驗。
對于內部戰場,無需過多參與,只需坐山觀虎斗,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外部戰場,因為南部的版圖往北擴張,最主要的力量是來自底層老百姓的支持,尤其是軍隊士兵的來源。
除了救出孩子增加老百姓對越國的信任,同時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從書籍等物料發放進行宣傳,還要讓三州百姓現身說法,同時與說客合作,讓其助力游說各地方長官,在思想上勾起百姓對越國模式的向往,進而生出更多信心。
當兩王之間斗爭落下帷幕,內部戰爭很快就會轉成對外抵御戰,一旦她們贏得對外這場戰爭,有自家的兵馬為保障,又有周邊百姓支持,就算京都有十來萬的畿兵,這些人被圍在京都也只能做困獸之斗。
有了蘇韻的這份交代,秋夢期便心中有數,帶著人手潛入京都,伺機營救作為人祭的五百名兒童。
孩子們是被關押在永陵地宮中,周邊重兵把守,想要把人救出來,看似一項異常艱難的任務。
不過五百個五到八歲的孩童,尚是需要被照顧的時候,吃喝拉撒就已經算是一項重大的工程,為保證盡在通靈大典之前完好無損,上百名宮女被分配到地宮中照顧這群孩子,每日飯菜運進運出,少不了一些閑雜人手幫忙,這就給了他們很大的操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