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揚州被收攏歸入越國版圖后,經兵部對眾將士戰績統計核實上報,武將軍功封賞方案也終于敲定。
“詔命,天下大一統,四海歸心。吾皇御極,念及開國將領,輔國佐民,勇擔重任,今有王三、許牧通、秋夢期、石巍、李綏等武將,才兼文武,勇貫三軍,立下不朽功勛。朕甚為嘉許,特此封賞,以彰其忠勇之績。
王三,連年征戰,克敵制勝,屢建奇功,特封“秦國公”,食祿兩千石,賞黃金千兩賞銀萬兩綵幣一千,仍任兵部尚書一職。
許牧通,勇猛果敢,戰功顯赫,特封為“晉國公”,食祿兩千石,賞黃金百兩賞銀萬兩,仍任軍機處大臣。
禾奇略,英勇善戰,平定四方,特封為“齊國公”,兼領禁軍,食祿兩千石,賞黃金百兩賞銀萬兩
秋夢期,身先士眾,才智過人,特封為“楚國公”,食祿千五百石,仍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任石巍為輔國君,戴雄為長興侯,劉二虎為鎮遠侯,陸海為鎮國將軍,李綏為驃騎將軍,孟德業為車騎將軍,戴燕為衛將軍,關昆為撫軍大將軍
追封尹西候為高義君,謚武靖,肖像功臣廟。
其余有功之臣另行封賞如下”
此次封賞,規格之高,直接是真金白銀砸過來,從上到下一一打點,連一名小小士兵也能拿到雙倍甚至多倍軍餉俸祿,所有人皆是喜笑顏開,覺得先前搏命也是值了。
但同時很多人也注意到了,這些賞賜,不提世襲不提封地,五等封爵公、侯、伯、子、男之名皆有封賞,但都是虛名。
有軍功者無一落下,而無功績者不食俸祿。
自此之后再無分封就藩世襲罔替之說,去除潛在禍端,將權利收歸中央。
雖有人心生不滿,但朝廷上下早已定調,不再花大價錢豢養皇親國戚,更以此杜絕官宦人家子弟背靠祖宗蔭庇而不思進取無所事事的現象,王三、許牧通戴雄等眾高級將領對此決議也并無異義,下面再怎么鬧騰也無濟于事。
但不管怎么樣,當下賞賜如此豐厚,也已經足夠撫慰人心。
只是唯一遺憾的是,封賞的這些人,還缺一個,那就是秋植。
算起來,秋植為勛國公一家翻案,也算是立下汗馬功勞,只可惜如今身份阻礙,秋夢期還是想徐徐圖之,于是便一壓再壓。
這個能壓,但周若云那邊就不能再壓下去了。
從入了荊州再到薊城,已有五年的時間,天下已經大一統,再瞞也瞞不下去了。
然而秋夢期去到周若云住處,剛提起秋植的名字,周若云卻率先嘆了一口氣,道“他應是早就沒了吧。”
秋夢期詫異對方的冰雪聰明,但也知道這件事情確實疑點重重,也難怪她會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