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漢高祖劉邦最初在沛縣揭竿而起,響應著陳勝、吳廣起義建立起的張楚政權的口號,開啟了他個人的反秦生涯。
又在秦亡,被封為漢王之后,在漢初三杰的輔佐之下東出漢中,經歷了五年戰爭最終擊敗了西楚霸王項羽,于漢五年登基成為了皇帝,建立了漢帝國的雛形。
那些一路上跟著他南征北戰過來,對他忠心耿耿又立下了無數戰功的將士們也隨之錦鯉躍龍門,通過軍功授爵制完成了階級跨越,并通過高帝五年詔對戰后問題的處理,成功塑造出了一個龐大而驚人的漢初軍功受益階層。
這個階層,上至漢初的三公九卿,列侯功臣,下至地方太守,鄉族豪強。以追隨著劉邦的軍吏卒集團為主體,通過戰后豐厚的賞賜與優待,擁有著強大的政治勢力和經濟基礎的同時,還具備了高等的社會身份。
他們通過早年親近的社會關系以及婚姻、師徒、交友等等方式,彼此之間相互扶持,相互幫助,日漸成為了漢初朝堂的主體。
刨除掉帶著這個集團開創了基業,所以比例高達96的漢高祖,我們可以看見,在呂惠執政期間,他們在三公九卿、王國相、郡太守這樣的高位上占據了81的比例,到了文帝,這個數字依舊高達50。
可以說,在某種意義上,漢初軍功受益集團左右著漢初政治的風向。
晴天霹靂
原本吃吃喝喝飲酒作樂,還能拿著陛下后世子孫以及往后朝代的皇帝們看看樂子的在場諸臣傻眼了。
這不能夠啊,我們本來看樂子看的正高興的呢怎么一會啊,很快啊,這樂子就變成我們自己了
別說本就利益相關的漢朝臣子們,便是隔了一層的諸侯王們聽了天幕這話都不由心里捏了把汗,感覺自己一陣頭皮發麻,一股兔死狐悲的憂傷莫名升起。
誠惶誠恐地,不知有多少人眼前犯暈,背后直冒冷汗,對這將后世人的言論帶來的天幕又不免多幾份憤憤之情這樣的局勢難道不算平常嗎
他們這些人,追隨著皇帝出生入死,難道圖的不就是一個利益財帛的問題嗎至于高官之位多為他們集團所把持子子孫孫那么多人啊,難道他們不需要開枝散葉嗎蔭庇子孫的事情,難道也要被過度苛責嗎
他們也不是沒有反抗逆反之心啊,可是四下里望去這里是哪里是漢軍的軍營。劉邦他是在六十萬大軍的簇擁下登的基就算有人想要用自己的威望嘗試能否動搖軍心
看看啊,看看皇帝的身邊站著的是誰那神色已然冷峻了下來,手掌已經按在了腰間佩劍,冷厲的目光無情且鋒利地掃視著一片跪倒人群的將軍是誰啊
這只大軍的指揮權還是劉邦大晚上地突然跑到韓信軍營里面才敢收回去的,他們在韓信的手下是如何的令行禁止,恐怕在垓下的西楚霸王最有體會。
而沒人想落得個一樣的下場。
全場是鴉雀無聲的靜默,氣氛是壓抑著的緊繃。整個場合里,恐怕最淡定的就只有坐在最中心的五個人了吧不,蕭何和陳平也是緊張的那兩個,韓信是警惕的那個。
只有劉邦和張良,只有他們倆。君臣從容地坐定,仿佛天幕聊起的是什么家常的閑話,氣息都不曾有絲毫的改變。
劉邦笑著舉起了酒杯。
“諸卿啊,怎么不一塊痛飲”
不是沒有被那樣驚人的數字所震懾住盡管看不懂天幕寫出的符號,但聽見后世人稱呼這為百分之多少,百分之多少,望文生義也能知曉是什么意思但劉邦心里明白,張良心里也門清。
這對君臣當初定下的爭奪天下的手段就是許之以利,連韓信都提出過相似的建議,他們怎么心里不清楚這樣的后果是如何
說白了,這就是一場互惠互利的買賣,他們給劉邦賣力,劉邦給他們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各取所需,又有什么好表現出來驚懼與失望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