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大家應該都曾聽說過“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句評價,知道霸王的武力之強橫,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般的威懾力,帶著三萬人馬就能在彭城薄紗劉邦六十萬大軍。
但是項羽的本事,并不僅在于個人的武力雖然我知道他跟韓信對比起來,有些人會覺得他就是個莽夫,甚至因為那句“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很多人覺得他對兵法不算精通。
畢竟,要是一個兵法等級點的夠高的人,不說像韓信這樣已經超凡脫俗級別的人物,最起碼你也得跟李左車一個眼光,懂得韓信有多能耐啊
而不是像項羽那樣,白白放跑了韓信,成功把自己混成了漢朝人才輸送物流市場。
劉邦很想笑,但是不能破功
項羽剛死沒多久呢還,尸骨未寒啊這天幕都有了,說不定項羽現在就在他旁邊當著個鬼魂瞧著呢,要是讓人家看見了他太過放肆的笑容,到了地底下跟他真人快打怎么辦啊
他悄咪咪看了一眼現在更加滿臉通紅,乖巧地跪坐著的韓信就算是他的大將軍,跟項羽單槍匹馬打起來肯定也干不過對面啊
但是實話實說的是,項羽并不算是一個完全的莽夫。
一個完全的莽夫,是干不出來破釜沉舟這種跟韓信背水一戰思路如出一轍的做法的。是打不贏巨鹿之戰這種,一日之內連續交戰九次,雙方血流成河,敵方二十萬大軍幾乎損失殆盡,堪稱強行奪取了最后戰爭勝利的高強度高烈度的血腥戰爭的。
他之所以難以完全理解韓信的才華,直到自己在韓信身上栽了大跟頭,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派使者去挽回跑了的將軍,主要是因為他偏科,偏科的部分還剛好是韓信最擅長的。
他擅長的是以少勝多,奇兵速決,以精銳突擊取勝。配合他無雙的武力,堪稱一招鮮,吃遍天。
這說起來并不算丟人,畢竟回首一下在此之前的戰爭史,所參戰國家能夠動員的軍隊數量受限于國力和制度,都顯得有些可憐巴巴的
周滅商的牧野之戰,是殷商時期最大規模的戰爭,周武王的麾下也不過五萬人;春秋時期最有名的大戰之一,城濮之戰,以楚國為首的聯軍數量還不到十萬人。
只有秦始皇的滅楚之戰,才終于達到戰國時期的最大規模,也是差不多是古代戰爭軍隊數目的極限六十萬人。
在古代戰爭通訊靠旗幟金鼓,補給靠人畜車船,交通靠土路步行這般樸實的條件之下,指揮六十萬的大軍而能打出極其精彩風范的,無一不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
秦漢時代能完成這個成就的也就兩位王翦滅楚和韓信滅楚。連衛霍都因為沒有嘗試的機會,遺憾地沒能向歷史證明,自己也許也是能夠獲得這一成就的玩家。
嘶這么說起來好像有點奇怪,楚國是不是跟六十萬這個數字不太對付啊。
劉邦笑瞇瞇地“誒呀,這不是始皇帝喜歡六這個數字嘛”
他這個時候不為自己當年六十萬打三萬還打輸了而生氣了,畢竟他仔細掂量了一下自己的水平,確實不如韓信。而聽天幕這口風,后世人估計也覺得項羽恐怕也玩不轉這種大軍團作戰。
那就沒事了,四舍五入他和項羽一個水平。不過是當年項羽那小子帶的兵是他擅長的,他劉邦剛好玩不轉這非蓋世天才不能玩的六十萬而已
而那衛霍,不就是天幕說的保送歷史八大名將之二的人物哦豁這也是他們漢朝的
劉邦承讓承讓,不過是運氣好了那么億點點而已
咳咳,話扯回來。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項羽依靠擅長的以少勝多,其實就已經足以薄紗秦末楚漢時期除了韓信以外的所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