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沒說得出口,但不像視線受阻沒看見口型的孩子,孝景皇帝目睹讀出了那無聲的褒獎。
他的驕傲。
眼淚突然地奪眶而出,回過頭來關心著父親身體的劉徹都被嚇了一跳,可沒來得及問出口,就被劉啟一下擁進了懷里。
他感受到了肩膀之上點點的濕意,于是所有的問句被吞了回去,帝國的皇太子,未來的孝武皇帝伸手反攬住父親的肩。
劉啟不會在意后世人的風評。
但他確實會為了劉恒的認可而動容。
朱瞻基若有所感地抬頭,在跟著天幕走完了一邊孝景皇帝的一生之后,他隱隱感覺到了一種尾聲的余韻,和另起新篇的開端。
天幕上的畫面緩緩開始向下移動。
隨著“日”的字樣逐漸上移,他們才看見它的下面是個“京”的字符,也就是說,連貫來看,其實是個“景”的合體。
而背靠著“京”,和劉啟分列于“景”的兩旁,同樣側身沒有面對著他們的青年,露出的半張容顏,是一張讓明朝君臣有點眼熟但更多陌生的面龐。
他其實長得不是很像朱瞻基,比起敢于親身上陣的宣宗皇帝來更多了幾分溫潤的內斂。文質彬彬的青年,臉上還帶著點年少的稚氣,身板也不是什么硬朗的體型。
他看起來就仿佛更像個文人,好似更適合吟風賞月,寫詩作畫,清風明月竹林幽幽,輕松自在地過完悠游閑逸的一生。
這樣的人物,為什么謚號也會是景那樣的字眼
滿腹的疑惑,隨著那低垂眼眸的青年抬頭轉身的剎那,如陽光照耀之下的殘雪一般消融了。他們之前淡忘的記憶又從腦海的深處被翻了出來。
啊,對,他是能在臨危受命,年年都有天災人禍的情況下,也能干出“漸有中興之跡”這樣成就的皇帝啊。
那“京”的字體,在他們回想起這位景帝陛下的功績的下一秒,突然在烈火焚燒般的轉場中解體,繼而如潑墨重構般化成一座真真切切巍峨莊嚴的宮城,漢朝的觀眾還不曾認得,明朝的君臣卻能一眼認出。
北京啊,明朝自太宗文皇帝起確定的都城,在仁宣之治兩代人的發展之后逐漸繁榮,經歷了三楊等人的心血,甚至遠比現在看起來更為繁華大氣,璀璨的明珠啊。
它矗立在青年的身后,或者說,是青年捍衛在它的身前。
明帝明黃色的龍袍映著這不知真假的火光,一片翻飛的明明煌煌,滿朝文武的目光忍不住落在他的手中,比起劉啟甚至還要更為直接,他干脆已然長劍出鞘,寒芒照著天光。
可朱瞻基望進青年人的眼睛,那是一雙對方臉上最和他相像的眼睛。
平靜的寧和,溫潤的沉靜,
以及堅毅的果決,無法被打垮的剛強。
而由義而濟,德行可仰。
說的就該是明代宗景皇帝朱祁鈺了吧
鈺,寶也,堅金也。
“是個好名字啊。”朱瞻基低低地感慨了一聲。
外柔內剛,怎么不是一塊寶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