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心眼多多的精明人相互看了幾眼,確認了其他人也是這樣的想法。怎么感覺事情好像有點不對呢
而朱瞻基看著那個名字,突然間意識到了什么很有意思的事情。
“儀銘”他的目光望向了給事中的隊伍中,一個神色也很詫異古怪的年輕人朕記得你是儀先生的兒子。
這個姓氏太罕見了,想不記住都有點困難。
儀智曾是他的老師,結果儀智的兒子后來做了他兒子的長史,那個兒子最后還登上了帝位
兩代帝師啊,多么奇妙的巧合。
在傳統的認知里面,景泰在左順門事件中的表現,就仿佛是一個被群臣威逼柔弱可憐又無助的新手藩王
被群臣當眾打死人給嚇到想要躲起來,多虧于謙站了出來拉住了他的衣服,提醒他要安撫臣子的情緒,他才敢于做出最后的決斷,甚至有說法稱他快把于謙的袖子給拽斷了。
但是我們細細去品味這一段事情的經過,再引入一些新的史料之后,卻會發現一些很有意思的點。
比如,最先帶頭開始痛哭,膝行上前希望成王可以處置王振一黨,反而被馬順貶斥以至激起群情激
奮的人,是邡王府長史儀銘。
一個和朱祁鈺從正統三年起就相當于利益共同體,有著深厚感情,被時人認為有“從龍之功”的存在。
比如,第一個帶頭開始打人的王竑,據萬歷野獲編的記載,他也是邱王府故人。
雖然并無其他史料佐證,但是考察他為官的經歷,自正統四年進士,到正統十一年正式為官,中間有長達七年的空白。
而在這段空白期,王竑所擔任的職位應該是“觀政”,一個為了便于進士熟悉政務,在其正式為官之前,命于王府、中央機構中觀察政事的職務。
盡管觀政一般時間都比較短暫,但是正統早年,由于皇帝年幼,行政系統不夠流暢,像王竑這樣觀政七年的事情并不罕見。比如他的同年章綸,甚至比他還要晚上兩個月才得以授官。
再結合王竑日后的升遷路,他在北京保衛戰中便被景泰倚任甚重,很快便升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提督守備直接關系京師安危之居庸關。
之后出任巡撫,遇見天災未經請示通過就直接放糧賑災,自我都彈劾擅權了,結果還能被景泰夸夸說“賢哉都御史,活我百姓也”。
這么看來,萬歷野獲編說他是成王府故人,也確實頗有幾分可信度。事情也就隨之更加玩味了。
再比如說,雖然包括明史,明實錄等史書,對這段的記載,都寫的是成王在看見大家伙把馬順打死之后起身想走。
可是時任翰林院侍講的當事人劉定之,在他的著作否泰錄里對這段過往的記述,寫的卻是王在大臣們彈劾王振之后,尚未開始激烈地表達物理意見的時候,就已經起身離開,甚至還命人把門關上。
結果門還沒完全關上,眾人就跟著一起進去,在足夠封閉的環境里打死了馬順。
這可就真的很有意思了啊,實不相瞞,我腦子里蹦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叫做景泰派人關門竟然關的這么慢慢到竟然能讓一群大臣跟著進來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打死馬順
笑死,盡管后來知道明朝宮門的沉重,關門很慢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我還是忍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