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拘于孝悌小節而棄天下黎庶,社稷江山
這話說得太重,隱含著的喻義也太尖銳,當場震住了不少老臣,只覺得心跳都跟著停跳了半拍。
這王簡齋這種誅心之言難道也是能夠隨意說得出口的嗎
侍立一旁的大珰金英就忍不住最先開口,身家性命都和皇權綁定最深的宦官話語間都帶著些微的顫抖和尖厲。
“住口怎可以下議上,信口胡言,有傷陛下與上皇棠棣之情”
王文只是輕蔑地一哼,甚至懶得搭理他的問話,抬起頭注視著景泰的神情。
而皇帝陛下果然沒讓他受委屈,云淡風輕地開口,眼皮子都不帶抬上一下。
“王卿不過是心直口快,忠心體國而已。昔日宋昌代孝文皇帝答周勃之言,不就曾說過王者無私一語既是國事,又是眾議之時,哪里有因言獲罪的道理。”
話鋒一轉,他又順勢斥責了幾句王文“但王卿此言確實有御前失言之嫌,暫免你一月俸祿。”
得,陛下這一番話下去,又是護住了王文沒讓他當場下獄,又是輕輕處罰將這件事蓋棺定論,完全替王文處理好了首尾。
王直一時苦澀的默然,然而回首想要看看同為老臣的胡灐有何意見之時,卻只看見這滑不溜秋的官場老油條半闔著眼,竟是一副年老體衰精力不濟的作態。
行吧,在太宗皇帝去后,有事你是真不能指望胡灐上啊。
朱棣啊嚏誰說我警惕
黃蕭養起義,一個在初高中歷史書上知名不具的存在,一場在大眾眼里基本上沒有什么名聲的起義,但它卻是我們對當時時局分析以及景泰執政風格的一個有力抓手。
它于正統十三年爆發于廣東一帶,揭竿而起之后便得到云集響應,一度聲勢浩大到水陸并舉圍攻廣州城數月之久。
討伐的官軍屢屢失敗,其領袖黃蕭養甚至建立起了東陽政權。最后卻在朱祁鈺采取了正確的措施與政策之后,于景泰元年被迅速平定。
它爆發的具體原因,牽扯到正景之際經濟、政治、社會,甚至軍事的背景,堪稱方方面面都能挨上點邊邊。
眾所皆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原因才是社會矛盾發展的根本原因。我們首先并著重入手的肯定是經濟。
歷史上所有朝代發展到中后期,基本上都會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歸根到底都是因為經濟條件的每況愈下,土地的大規模兼并使得自耕農群體數目大量減少,動搖了王朝的統治基礎。
而黃蕭養起義的經濟背景,就要追溯到明初立國之時的土地政策。
“咱的土地政策怎么了”
朱元璋原本還在琢磨著遷都和繼承人的事情,突然被后世人一句聽上去略帶批判的話給點到,敏銳地抬起了頭。
他不是沒有為那一段樸實無華卻直指本質的關于經濟和王
朝命運的論述而側目,但到底是已經掌舵一個帝國不短時間的存在,或多或少都有些類似的感悟。
盡管不似這般一針見血,但既然這后世人都可以點評皇帝了,說不定就是哪里來的師從大賢的弟子文人,時代總在進步,老朱自然也不算太過驚愕。
可這突然講到與他息息相關的政策,老朱就瞬時敏感起來了后世者觀今世,固然會有記錄差異的偏頗,但到底能夠從更為廣泛且有所照應的角度去剖析。
這對于他們來說,毫無疑問是能夠查漏補缺的絕佳機會。
明初,為了回報追隨自己的開國功臣,朱元璋選擇將官有土地作為封賞賜予臣下,開了封賞土地的先例。
但到底太祖皇帝對貪官污吏的憎惡和殘酷以及后來太宗文皇帝的文治武功放在那里,面對這兩位積威甚重,嚴整吏治的皇帝,臣下還不敢干出什么小動作。
到了仁宣時期,因為仁宣二宗的性格更為寬和,整體的政治風氣和吏治管理趨向松弛。大臣們已經進化到敢于向皇帝請求將官有土地賜予自己,并最終能有所得。
再到了正統年間,由于早年皇權的缺位和后來堡宗的風氣敗壞,朝廷上下更是掀起了兼并官私土地的狂潮,土地兼并已然成為困擾明王朝的頑疾,并在之后的時期不斷惡化。
黃蕭養起義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土地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