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成熟從容的孝文皇帝感嘆了一聲“如果他能正當繼位而沒有皇位傳承的動蕩的話,就算是耿介之人又有何妨呢”
“他能挑選出合適的臣子各取所長,培養引導正直的風氣而勸人向善。這難道不足以惠及民眾,德布四海嗎”
“足夠了啊。”他溫文而半含著憐憫地說完最后一句。
皇帝哪里需要把所有的事情都給處理了呢
漢朝皇帝對明朝工作狂體制敬謝不敏。
“不過那些都太遙遠了。草原上的威脅都從匈奴變成什么沒聽說過的瓦剌了。”
他把話題轉回更為實際的東西,平靜的父親正襟危坐起來,那原本柔和不少的氣質一下子又凜然到讓劉啟下意識坐直了身。
“你覺得那明朝的藩王政策如何”
劉恒只不動聲色地發問,讓劉啟沒辦法從他的神色間窺出他真實的想法,只能依據自己的本心辨析起來。
但劉啟莫名覺得這樣熟悉的父皇才讓他感覺安定不少,低下頭略一考慮,整理好大致的思路,他開口之時已然算得上一句流暢。
“有可取之處,但此時尚且不可學。”
“為何”
劉恒心下頷首,但表面依舊沒有什么反應。
劉啟也沒在乎他的平靜,繼續回答起來“他們是藩王,而我們這里,叫諸侯王。”
這當然不是什么故意摳字眼的行為,劉啟進
一步闡述著自己的想法。
“諸侯王們自受封以來,已經享有了多年的特權。驟然收回而給予嚴苛的枷鎖,只會遍地掀起反旗。”
“那明朝的藩王政策之所以可以實施起來,想必是因為一開始便沒有像我們這般坐大。主要的權力都集中在朝廷的手中,尚且引發了那所謂的奉天靖難甚至,聽后世的口風,那建文皇帝竟然還被藩王推翻了。”
“那我們眼下的情形,自當更為小心。”
他想著自己未來遇到的七國之亂,悄悄地嗤了一聲他其實看晁錯還挺順眼的,畢竟聽光幕的意思,這位老師好歹是從一開始就和他站在同一個立場上的人,最后落得個那樣的下場,劉啟心里也不是很好受。
“父皇如果也打算收緊對諸侯王的控制的話,還請做好與諸王刀劍相向的準備。等到心有不滿的諸侯王們被肅清,針對殘余的勢力,我們倒是可以借鑒一二。”
然后他又想了想,跟著補充了一點“那約束活動地域肯定是學不了的。”
就以漢朝諸侯王的囂張氣焰來看,能約束他們不要隨便出國就行。想要禁止他們出府,簡直稱得上一句荒謬了。
劉恒也跟著想到了這一點,于是原本故意平淡著的表情也松動下來,唇角也多出點笑意。
“說的不錯。”
他摸了摸劉啟的腦袋權做認可,望了眼外邊已然全黑的天,想想把兒子抱了起來,向內殿走去。
“走吧,這個點了,你就跟我在這將就一晚上吧。”
劉啟一愣,意識到這到底意味著什么之后,整個人便歡喜起來,忙不迭嗯了一聲。
他都能混到這個待遇了,這下看看后世誰還會懷疑他爹想廢太子
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竇太后。
孝文在代時,前后及三子更死,即位初,以孝景年長,得立太子。
孝景為太子,材智高奇,馭射技藝過人。為孝文所愛,常侍從察事,屢有建言。
嘗代筆為詔,詞理通順,頗有見解。孝文讀之,大悅,執詔而為誼、錯二人視之,撫掌而笑曰“太子可托社稷。”,而二者皆為東宮輔臣,亦喜,誼為賀,做西京賦。
語出史記孝景本紀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