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海外貿易和貨幣改革,儼然一副器重之象。
本作者浮笙閑提醒您最全的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盡在,域名
皇帝有意立燕王為儲君。
這個人選,說朝臣們完全不能接受倒也不可能燕王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就算原先只知道他的武功之盛,隨著這幾年他對朝政的參與,大家也能發現這位殿下的精明能干。
但是他們糾結的點,相信也是皇帝這些年來,哪怕對燕王的培養幾乎不加遮掩,卻也不曾真正言明想要立燕王為太子的原因,就在于燕王上頭還有秦王和晉王這兩個同母的兄長。
都說繼承要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秦晉燕三王都是嫡出貴子,身份并無高低,怎可越過秦王晉王先立燕王呢
秦王德行有虧并且走得早,很快也就不成為了朝臣們擔憂的對象。
可是秦王死后居為最長的晉王,偏偏也是一個頗有才干的人選。又素與燕王不睦,性格驕傲,不能指望他在這種情況下很知進退地主動提出退位讓賢。
但眼下晉王也在皇帝之前薨了,燕王上頭再無兄長
頭腦靈活的大臣此刻已經忍不住有些感嘆這恐怕是上天都在庇佑燕王吧
儲位的歸屬,因此可以真正落定了。
朱元璋在看到奏折的時候,向來堅毅如鋼鐵般的男人,此刻也沉默了下來,感覺到的是一陣雜糅著痛苦和悲戚的復雜情緒。
他在聽完后世人的敘述之后,就定下了立朱棣為太子的決心。
可是朱樉、朱棡不死,他立朱棣就沒有合乎法理的支撐;而想要讓朱棣的繼位名正言順,就意味著他要坐視另外兩個兒子死去。
手心手背都是肉啊這讓朱元璋如何做出抉擇呢
于是殺伐果斷的朱元璋都為之靜默猶豫許久,最后還是在朱棣的諫言之下,決定派人去看著兩個兒子的身體狀況。
他自己知道未來之后精神好了不少,再把朝政甩給老四一部分,整個人身體硬朗絕對可以再多活些時日。那這兩兒子,能多活一會還是多活一會吧
可是秦王是被毒死的,朱元璋沒能預料到這種情況;晉王的病是多年前落下的病根,他自己卻偏偏不甚在意,老朱派過去的御醫,最后也只能得出個藥石罔效的結論來。
等到最后的結果還是按照后世人預言的那樣發生的時候,朱元璋也只能發出一聲五味雜陳的長嘆。
天命既定,寧復有他
太宗體天弘道高明廣運圣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諱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洪武三年,封燕王。十三年,之藩北平。
洪武一十五年,懿文太子薨。王入朝,太祖留之,領寶鈔海貿事,頗有建樹,是以益加信重,而朝野上下慕望王名。
洪武三十一年,以秦晉一王俱薨,王嫡出,最長,立為皇太子。改故藩北平為北京,始行一京制。
洪武三十六年,太宗踐祚。
語出明史本紀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