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韓信其實也沒他們想象得那么難以接受畢竟稍微轉個彎就知道后世人這是在夸他能夠忍辱
負重成就大業。
他只是,稍微,稍微有一點,黑歷史被曝光在自己很想保持形象的一批人面前,的社死而已
韓信我真是謝謝你沒有播放當時的畫面,給我保全住了最后的顏面。
劉泗水亭長季我好像聽到什么,亭長允許寄食,卻沒堅持到最后
和蕭何四目相對,得到了上金司主默認許可的泗水亭長一瞬間眉飛色舞起來既然那韓信早年都淪落到要寄食他處的地步了,可見應該是沒有親人家屬以為依靠的。
那他劉亭長怎么不可以充當人家的依靠了呢
劉季理直氣壯就算他養不起,那不是還有蕭何幫忙嘛。
但玩笑話歸玩笑話,誰要是真的敢因為胯下之辱事件而瞧不起韓信,我第一個啐他們一口。
蘇軾當年寫留侯論,其中有一段論述“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本是形容張良,但用來解說韓信倒也正恰當。
他是天才且自傲著的人物,后來被剝奪王爵位的時候,甚至能郁郁寡歡到面對樊噲一句“大王乃肯臨臣”
,都可以滿是郁孤與自嘲地諷刺一句自己竟然落得個和這些人同列的下場,其尖銳的自尊心可見一斑。
而正是他這樣最驕傲的人物,面對這種當眾式的羞辱,卻反而能夠做到含污忍垢,這樣的品質才能成為我們后世人最理當欽佩的地方。
劉邦
他就說早知道這回天幕說他們這群人,他就不該把韓信喊過來
心底有些崩潰,隱隱預料到了自己未來可能會干出什么事情的皇帝,慢慢地閉上了眼睛,此刻甚至有點不敢看韓信的表情。
韓信他應該,會對自己在原本的未來,會被剝奪了王爵位這件事,有點,有點心理準備的吧
正確的。
韓信的心情確實是有點壓抑與沉重的,但到底是早早被后世人隱約提及過的事情,他還不至于措手不及,甚至有點果不其然的感慨。
就是不知道他是怎么被剝奪王爵的了忍不住胡思亂想起來的將軍,只感覺自己有點輕飄飄的混亂。這回他早就放棄諸侯王位了,應該沒什么事了吧
但他還是勉強扯開話題,試圖讓已經有點緊繃的氣氛稍微輕松一點“未來的我,說話太過分了。”
“樊將軍明明是個重情重義的漢子怎么可以那樣羞辱他呢”
他還記得樊噲第一個幫他回擊英布的恩情,于是原本不過隨口轉移話題而有些漫不經心的語氣,逐漸倒也情真意切起來。
韓信和原本未來的自己之間,已然存在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