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者浮笙閑提醒您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我們大概只要知道,在還定三秦之后,劉邦把韓信留在關中地區,一方面和章邯展開了長期對峙,一方面清掃北地的殘敵,重新修繕秦帝國邊疆的要塞,防止匈奴騎兵趁著秦末之亂南下騷擾。
他和蕭何兩人在此期間,一人主軍一人主政,文武合作,努力穩定并維護了蜀漢關中地區這一漢王國的國本之地,使得劉邦可以再無后顧之憂地東進親征楚國。
但是劉邦集團在攻下西楚的都城彭城之后,由于心態上的自大與失衡,同時軍隊體積過于龐大,超出了作為主帥的劉邦的能力范圍,于是六十萬大軍被項羽以三萬楚軍擊敗,不得不敗退而逃。
隨后,在漢軍盟友紛紛背漢投楚的前提下,劉邦聽取了張良讓韓信獨當一面的意見,將韓信放出去開辟了北方戰場,自己在滎陽一帶和項羽展開了長期對峙,讓彭越、劉賈、盧綰開辟了敵后戰場,英布在南方幫忙騷擾等等。
堪稱四面開花,多面伐楚,用堅壁固守的方式消磨楚軍,用后方騷擾和開辟側面戰場的方式分離楚軍,用剪除羽翼的方式削弱楚軍,一直讓項羽疲于奔命,在五年的消耗戰中喪失了大部分的國土,失去了幾乎全部的盟國。
于是最后迎來了在垓下的決戰。
劉季和蕭何兩人堪稱將自己的記憶力發揮到了極致,也顧不得什么姿態,齊刷刷地蹲在地上,用手指竭盡全力地簡要記錄下一些未來關鍵的節點,甚至都分不出什么心神來對未來做出得體的反應了。
被項羽用幾萬人打六十萬結果輸了輸了就輸了,你覺得這把他們還會輸嗎
心態自大失衡這個比起來好像不太好控制,但都是后來的事情了,跟現在的他們有什么關系
只要劉季這一回,在未來贏得足夠漂亮,這些記錄難道還會再度重現嗎
那不就得了嘛
天幕還在繼續著,對于垓下之戰這場結束了楚漢對峙的決戰到底保持了最后的尊重,原本急促的語氣重又緩和下來。
最先抵達項羽面前的是由韓信所率領的齊國軍隊,齊國距離楚國最近,而韓信此時更是已經占領了楚國的首都彭城,從東北兩個方向壓迫而來,截斷了楚軍東去東海郡的路線。
從陳縣方向尾隨而來的劉邦軍,與渡淮北上的英布、劉賈軍匯合,從西南兩個方向包抄,意圖和韓信形成合圍之勢。
為了這場決戰的到來,漢軍流了太多血了,劉邦忍耐得太久了。
他已經是知天命的年紀了,不想再出現任何有可能的紕漏。
于是他把全部的指揮權交付給了韓信,放任著他麾下最有可能擊潰項羽的將領,為他最大的對手上演了一出十面埋伏。
而韓信的內心是極平靜的他自加入劉邦的勢力以來,所建立的功勞已經足夠的多了。那份最初一定要證明自己能力的,萬般急切的心理,已然因為榮譽和贊美的紛至沓來而漸漸平和。
這終將只會成為他功績上的輝煌一筆而已。
在這般的局勢中,他在專注與興奮之余,還半帶著點從容不迫的漫不經心,
想著如何達成完滿。
天幕的畫面微微一閃,進而劃分出兩個區域。
左邊的漢家君臣,清風帶起他們的衣袖。劉邦的臉上是意氣風發,天下終定的舒暢,而韓信低垂著眉眼,臉上是事了功成的輕松與歡愉。
右邊,是烏江的水流滔滔,大勢已去的項羽,拔劍自刎的身影。
鮮血染紅了烏江水。
天下歸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