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sh,
也算是稍微分析一下,曹老板在本紀中的形象為什么始終有種割裂與極大反轉感。
他有沒有可能早早地發現事不可為,覺得袁紹何進此舉必敗呢我個人是認可這一點,覺得不是史書給他貼金用的。
他作為政治家的敏銳與謀斷接近天成,前面幾次想要家里蹲摸魚,本質上也是看清了時局的混亂,不愿意隨便摻和進去,這時早早發現事情的紕漏并不算奇怪。
再加上由于出身,他本來對于宦官的惡感也沒有外戚和士人集團那么極端,在沒有過多私人感情的影響下,旁觀者清也很自然。
但笑這個神態,很明顯就是史書加筆,是為了表現,啊我們太祖就是這么一個敏銳從容,運籌帷幄,萬事萬物都在他的預料之中的云淡風輕裝逼犯
然后同時也就會顯得曹操對漢朝沒什么感情遇見這種明顯要翻車的事情竟然還能旁觀笑話你果然早就有謀反之意
魏書啊對對對,我們太祖就是早就心有鴻鵠之志怎么了,我覺得這樣很帥啊
于是在之后更是起勁加上筆,說曹操不愿跟著董卓,只是因為知道董卓注定會失敗。
什么漢室啊,忠心啊別來沾邊我們大魏太祖哦
太祖他就是代野心梟雄
早年的曹操聽了估計想報警如果那時有的話,表示我怎么可能這樣你別胡說。
劉備倒是悠悠然開口“后世人,也別對曹孟德他太有信心嘛。”
“說不定他確實當時就是笑著的呢以為事情后果沒那么嚴重,所以樂得看自己的政敵笑話。”
只是對于后半與董卓相關的發言,他卻也不做反駁。
他就算是看不順眼給曹操挑刺,堅定不移地不認同曹操早年還算“純良”。
那也不至于把曹操降級地和董卓一個層次,這樣掉價的明明也有他自己。
事實上,董卓進京之后,為了籠絡曹操,他還特意給新創了個驍騎校尉的職位,不一定真的想和他一起“計事”,但是想拉攏的意思也是明顯的。
結果曹操果斷更易名姓東歸陳留,散盡家財起義兵,就為了討伐董卓,并在討董聯盟那所謂十八路諸侯中表現得及其盡心盡力,怎么著你也不能胡扯說完全利益相關啊。
“原來還有這么一出”
劉徹饒有興致地挑起了眉,然后又是忍不住擺出他之前的論點。
挺好一把刀,如果在他手下,那應該挺不錯的。
雖然他也不至于對于個最后篡位的人求賢若渴,可是禮貌性地點評幾句,又有什么關系呢
東漢的事讓他們東漢的祖宗去操心,那皇家的血脈都不定和他有關了,他感同身受代入進去,痛罵這個漢賊有什么意思
帶著點看戲著的冷淡,他換了個姿勢,舒舒服服半闔起眼。
真正的全是利益該是什么模樣的表現還真的多虧別的人陪襯,
heihei
,
原本是董卓舉薦的,面對當時的局勢還在董卓和袁紹兩邊舉棋不定,還是被手底下謀士通你怎么連漂亮話都不會說的嗆了回去。最后不愿當領頭的,自信以冀州的實力,當個小弟功勞也不可能有別人比他大,把袁紹推了上去作盟主。
河內太守王匡,想要和張邈會和,首先先把執金吾胡母班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