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苦心經營的平衡,也就會因為不得不任用能力足夠的陸遜擔任高位,而最終坍塌。
孫權在心中為后世人的闡述補上半句,繼而艱難地逼迫自己做出進一步的構想。
那么,他就知道,他的吳國最終是怎樣滅亡的了。
面無表情著,他的眼神映著天幕的白光,遮掩住其中的黯然與掙扎,不讓身邊的謀臣有所察覺。
可不是君臣上下離心嗎
在他自己手下的時候,尚未完全坐大的江東士族可以為了君上北伐的念想而做出讓步與妥協,勉強順應著他的心愿與意志。
再往后的東吳皇帝在他們心中會是什么樣的地位呢有著能和他相比的影響力,能夠控制住這些心懷鬼胎的世家嗎
思維在腦海中流轉,他搜刮著,回憶著上一次天幕道出的訊息。
他最后選了幼主繼位,本該為其羽翼的宗室背叛了他,本該掌握大權的近臣被聯合殺害。
那么最終得利最大的勢力是誰呢除了因為前面兩難局面,他不得不提拔任用的江東士族之外還能有誰呢
當他們的勢力進一步發展,他們還能夠容忍得下,自己頭頂上有著一個足夠咄咄逼人,足夠強勢,足夠野心勃勃心有主意的君主,想要犧牲他們的利益為自己謀利嗎
結局也就很清楚了吧。
既然東吳皇帝不能夠給予他們所想要的,那么他們為什么不能夠換一個皇帝呢
反正對于已然徹底成長起來的江東士族們來說,不論頭頂上新的皇帝是誰,他們的地位在當地都已經無法被動搖了吧。
孫權沉默著低下了頭,伸手理了理自己身上因為情緒激動而有些凌亂的外衣。
眼神冰冷地帶著銳氣。
哪怕陸遜本人為東吳貢獻出了其最為精彩的三場戰役和三國最著名的兩場火攻之一的夷陵之戰,擊破并大敗了因為關羽之死和荊州糾紛前來進犯的蜀漢政權,某種意義上間接導致了劉備的去世。
那場夷陵之戰,東吳那邊的對手就是他嗎
諸葛亮稍擰住了眉,眼神專注地將天幕上出現的臉龐印入腦海,為其標注上著重關照的痕跡。
雖然后世人只是隨口帶過,他的心里卻也稍微有了幾分猜測。
那位陸遜既然是江東士族出身,以吳主的謹慎,此前估計都不曾出任過什么高位,名聲未顯。
而自己這邊他嘆了口氣,伸手輕按在目睹了兄弟之死之后,情緒激動而下意識想要起身的主公肩上。
“主公莫要如此悲憤。事情尚未發生,一切都還有可以挽回的余地。”
劉備撫上衣袖的動作停了下來,上涌的火氣依舊在他肺腑中回蕩,連帶著臉頰都染上怒氣的薄紅,望向謀士的眼神也就帶著點為難。
但這畢竟只是后世人短短幾字的描述,既沒有什么前因后果,又甚至不存在什么畫面。被強制冷靜幾秒后,理智最
后還是慢慢回籠,劉備攥緊了拳,咬牙坐了回去。
他們這邊,主公是個性情中人,因為兄弟被害火氣上頭,對于這種名聲未顯的人物有所輕視,似乎也不是什么難以理解的事情。
他個人對于東吳所做出的貢獻固然因此是不可磨滅的,他的子孫后代陸抗、陸機也都為東吳的發展與存續做出了個人的努力,是東吳的杰出人才代表。
然而其與孫權立場天然的對立,使其和孫權的關系自然也不能夠像周瑜三人一樣有始有終地全然君臣相得,最終被卷入了二宮斗這樣的大混亂事件之中,算不上個善終。
這種結局說出來就會顯得很無奈
當臣子的做錯了什么嗎有,但是不多。旁人來看絕對會覺得與他曾經立下的汗馬功勞不能相抵,認為因此將過往情分全部舍棄,當主公的實在太過絕情。
可是你要說當君上的那個人又做錯了什么呢有,但是盤完邏輯之后,你又會很麻爪地發現各有各的理由、立場和無奈。
江對面曹操和荀彧是這樣,江這邊的孫權和陸遜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