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一點來看,史書對其“蓋以論人才優劣,非謂世胄高卑”的評價,也并沒有太過荒謬。
曹操緊張的心緒稍微平復了下來
還好,兒子沒有犯糊涂什么的。確實是晉朝扭曲犯下的錯。
他們老曹家沒有糊涂蛋
孫權嘖了嘖嘴“原則上。”
秉持著自己被子孫惡心到了也不能讓別人家好過的理念,他玩味地開始摳字眼“既然都是原則上了,那么實際上肯定不會如此操作的啦。”
“畢竟一看背景,誒,全都是熟悉的人呀,那么自然而然就信重起來了不是嗎這家世這一項,不就在旁人眼中越來越重要了嗎”
周瑜看著他,有些欲言又止
可是你自己難道不也是這樣
“所以至尊以后也不要對循兒胤兒他們寵愛太過了。”
斟酌了一會言詞,想起孫權先前破防的模樣,心下到底軟了半截,周瑜開口的語氣也就稱得上和緩。
“畢竟至尊也不想看見東吳變成晉朝那副模樣吧”
孫權
有種自己內涵到了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錯覺。
結果到了曹芳的時候,或者準確說,是當時發動了高平陵政變之后,成功掌握了曹魏大權的司馬懿手上,事情發生了轉變。
曹操
很好。
也許是前面晉朝的含量并不算少,面對這個最終的結果,曹操只感覺自己竟然都生不出幾分意外的情緒,反而平淡地接受了下來。
不止是司馬懿的后人作妖,他本人也逃脫不了干系是吧。
他很平靜地這般想著,臉上的表情都沒有發生什么變化。
那他也不用糾結顧惜司馬懿本人的才干了。
他在州也增設了大中正一職,在加強中央對于選官權的把控的同時,因為坐鎮中央的本身就已經是坐大的世家門閥,給予了世家大族操控選官權的權力。
隨著這種情況進一步發展,地方上的世家固然因此衰落下去,而中央豪門的勢力,卻一發不可收拾地壯大起來。
兩晉時期,名門出身的名士,弱冠之年就已然憑借門第而得中正高品,成為了皇帝的近臣或者重臣的現象絕不罕見。
在可考的西晉入仕的192人中,憑借門第直接入仕的有56人。到了東晉則更為離譜,入仕的209人中,門第直接入仕的甚至上升到了118人。
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九品中正制確立的本意已經蕩然無存,稱得上一句有名無實,成為了世家大族為自家子弟前途、家族利益謀取的一塊遮羞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