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時語塞,竟不知該如何開口
不是,倒也沒后世人你說的這種程度
周瑜也是啞然,隨后失笑中搖了搖頭。
“瑜還不至于表現出如此的郁郁寡歡。”
他很鎮定地如是回復,眼眸中含著自信的笑意。
他確實會為自己當時在袁術手底下的蹉跎而感到惋惜,卻從來不會因此而感嘆自己的來遲。
說到底,他還足夠年輕。他和孫策的關系又不疏遠甚至稱得上親近,而他的才華也自信足夠耀眼到能夠為人所見。
那么他又何必陰郁他難道會覺得自己等不到出頭之日嗎
然后他看了一眼孫權,臉上的笑意卻更深一分。
當然,孫權的器重也為他減少了太多的煩擾了。
這是他自己把握住的,最好的時機。
我們講三國的時候,往往會提到一個詞用以夸贊那些驚才絕艷的謀士們
王佐之才。
能夠輔佐主公走上王業之路的頂尖的人才。
它最早說的是荀彧,可是擴展開去,曹操還有郭嘉,劉備有諸葛亮,甚至再往外散發出去,單純考慮這個謀士是否可以給他的主公提出一條稱王稱霸的路線,那么還有很多很多的人
。
周瑜當然是這樣的王佐之才,所以他需要一個可以聽取他王業圖謀的主君,需要一個他可以為之輔佐謀取天下霸業的帝王之材。
孫策其實本可以是的。
但是多可惜啊,他先遇到了張纮和張昭。
甚至更不幸的是若是他們能像郭嘉和荀彧那般存在不淺的交情,若是他們心中的謀算,也能如那二人一般相差不多,可以做到求同存異,那周瑜恐怕也不會在最初一時失聲。
然而二張之間能夠達成共識已然是孫策的幸運,又怎么能強求周瑜的想法也和他們二人相同呢
所以啊,對于周瑜來說,孫權的上位確實是他最好的機會,是他超過張纮張昭二人,將自己內心真正謀劃全然吐露的最佳時刻。
他想干什么呢史書沒有直接寫。
它寫周瑜勸他的知己好友魯肅,“承運代劉氏者,必興于東南,推步事勢,當其歷數。終構帝基,以協天符,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讓他跟著自己前去追隨孫權。
它寫和周瑜在大政上保持著默契的魯肅,第一次見孫權為他獻上榻上策,質問孫權“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寫他勸孫權“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成就高祖那樣的偉業。
它寫周瑜死后孫權為他嚎啕,寫他“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的泣血之言,寫他多年之后登上帝位,對著包括張昭在內的公卿大臣們直言“孤非周公瑾,不帝矣”的念念不忘。
你說周瑜想的是什么呢
hrsize1作者有話要說
卡文,巨卡嘆氣對三國的熱情逐漸消散g,應該快到曹丕代漢,最后曹叡收場了。
軍訓真的太消耗心力了這是可以說的嗎每天休息的時候癱在床上是真的如果可以的話一個字也不想寫又累又熱所以吃不下飯還容易餓大悲
怎么會有人倒霉到軍訓時期經常高溫啊感謝在2023070422:02:212023070622:36:01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砧板保護協會66瓶;過客20瓶;s、白森、an、只解千山喚行客10瓶;曉酒、咸魚今天暴富了嗎5瓶;知年書4瓶;南丁儀2瓶;豆丁文荒中、順頌時宜百事從歡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