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室內的氣氛凝滯的可怕。
在旁觀了后世無數的笑話之后,一直冷眼看著天幕的孝武皇帝,終于完全被后世人拉入了局中,在不知情的情況之下,體會到了三國眾人被復雜的信息量糊上一臉的感受。
該如何形容這樣的局面呢
劉徹伸出了手。
皇帝拉過弓射過箭,握過書執過卷的手指抵在了自己的額角。一跳一跳著的神經,隱藏在皮膚之下汩汩地鼓動著,隨之而來的陣陣抽痛揉緊了他的眉心。
像本以為自己在岸上,結果被人猝不及防伸手拉住了腳踝,跟著一把被帶下了水。
可是這樣的忿怨在他的心中到底是飄浮著輕渺著的,隨著他真正定下心來去剖析,便如清風吹拂而過帶走了塵埃,消融不見。
窮兵黷武
劉徹眼皮都不曾動容一下的冷峻漢朝和匈奴之間的問題,對他來說怎么不該說是血債血償不死不休
后世人不還有一句功在千秋,有一句盛世風骨
當年同樣看過后世人對于自己的認可,對于自己更添了三分自信和堅韌的皇帝,心中的信念分毫沒有被這句換個人來指不定被滿頭澆上冷水的發言而動搖。
他甚至還為自己委屈因為更重要的那句巫蠱之禍,那句縱然后世人并不曾直言細說,他卻已經猜到和他繼承情況有關的發言。
他晚年應該最為重要的謀算,除了繼承人以外還能有什么呢他的謀算因為這件事被全盤打亂,甚至要自己下場操控大漢的轉向除了他原定的繼承人出了波折,他原本想要留給子孫后代去完成的事業不得不自己來干,還能又有什么呢
曾經在后世人的發言中隱隱窺見了自己繼承動蕩的擔憂,此刻終于揭開了最后的真相,正正合上皇帝陛下心中敏感且脆弱的一條底線。
他本來就對傳說中的神仙之言頗感興趣,在當年得遇天幕之后,那份對未知和長生的渴求,更向著接近狂熱的地步生發開去。
就算這份還沒來得及徹底上頭的情緒,因為后世人那對宗教狂熱的剖析,被對權力歸屬敏感的皇帝緊急平息,可是曾經投入的熱情,又怎么是一時能夠完全不在乎的。
他對自己看得明白哪怕是現在,在知道那巫蠱之禍給他晚期的統治乃至于整個大漢的未來都產生了不小的動蕩與風波,甚至讓人心都跟著浮動之后。
劉徹在聽見這個詞匯的時候,心底生出的依舊是一種本能的震撼、錯愕、厭惡,甚至于帶上鋒利與殺氣的怒火。
端坐起來的孝武皇帝觀照著自己內心的想法,在漫長的停頓與放任之后,那份突然掀起的浪潮終于被他漸漸于心中穩定。
所以說啊,在沒有后世人預言的前提之下,在他也許步入晚年,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對于神仙之言更為迫切的時候,他會對巫蠱這樣的存在,生出什么樣的感觸來呢
劉徹還沒有子嗣。
所以他不知道自己選定的繼承人的品性,他不好揣測對面是不是真的做出了這樣昏了頭的舉措,也不好猜測自己當時對于兒孫還能有著幾分舐犢之情。
他也還沒完全開始大展身手,他平生的功業,此刻還沒有幾件真正開展。
那些等待君王驅使的酷吏干才,此刻也許依舊靜默在市井閭里,也許依舊埋沒在人潮人海,自己都尚且不知道命運的安排,也不知道那寵愛與殘酷并行的未來。
所以他也不好分析,不敢篤定其中是否有著朝堂勢力的摻和,沒法認定某一方的過錯。
他只能看著這寥寥四字,看著這個足夠簡短的詞語。在滿心復雜的思緒中,不得不承認它戳中了自己內心最脆弱的幾個地方,確實有著足夠龐大的力量,將整個朝堂乃至于恐怕他未來的繼承人都牽扯其中,淹沒進皇帝本人由怒火掀起的漩渦。
所以昭帝、宣帝,他們還真的是劉徹原先想要托付江山的人選嗎他曾經兒子孫子的猜測,此刻還能夠算得上屬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