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趙匡胤在懷疑自己耳朵
“澶淵之盟是個什么東西后世人你給我解釋一下,為什么我們大宋會和北邊的遼帝約為兄弟之國”
雖然聽上去是他們大宋占的便宜好歹是大哥誒,但是為什么后世人這樣陰陽怪氣一通,趙匡胤心里就覺得慌慌的,不踏實呢
結果連打不過金人的遼國也沒打過,收拾完遼國人的金人轉頭一看都無語住了,說你這出工不出力啊,果斷敲詐勒索,讓北宋摟著約等于空城的燕云十六州,自己美滋滋跑了。
后面發生了什么大家想必都知道,北宋這一波聯金滅遼,實質上的好處約等于什么都沒拿到,還成功在對他本來還抱有部分慎重的金人面前暴露了自己軍事弱雞的本質。
于是金人順勢南下,就有了靖康之恥,北宋亡了。
趙頊原來金朝是這么個玩意啊。
猝不及防被亡國的未來糊了一臉的神宗皇帝,兩眼恍惚地看著下面同樣臉色忽青忽白的文臣們。
雖然老趙家的祖訓叫做崇文抑武,目的在于用基本上手無縛雞之力的純文臣士大夫來替代唐朝之時頗被看重的武將,試圖借此避免唐朝安史之亂以后地方節度使坐大的禍患。
畢竟五代以來,武將驕橫所帶來的種種后果,實在是讓坐在皇位上的趙家人感到心有余悸。為了王朝的穩定和自己屁股底下皇位的妥當如此行事,自然也沒覺得有什么好羞愧的。
但是軍隊菜到連被滅國的遼國都沒打過就有點離譜了吧
而在文臣們的臉色不甚好看的時候,觀察到身邊人神色變化的王安石目光一凝,繼續堅定地頂著旁邊人投過來帶著火氣的眼神高聲喊道
“所以,富國強兵之目標,必以今日變法之始起”
大家都覺得軍隊太弱了那就來搞變法吧
不說對他銳意變法本身就頗有微詞的保守派心中作何感想,光是支持他的人內部,都為他稱得上不看場合的發言差點跪下了。
介甫,你還記得你之前是那個被拿來當北宋滅亡禍根的人嗎
但這是朝堂,不是所有人都像王安石,是個重新出仕都是被皇帝親自請回來,名聲曾經享譽天下,現在眼見著被皇帝重用著的寵臣。
并且光幕出現之前,他還正好在請求進行變法,這時候發言都能說自己有理有據,是在接著自己之前說話。
于是保守派的臣子互相看了半天,希冀的目光看向前方,卻又暗淡了下來。
前參知政事歐陽修,一個曾經參與過慶歷新政甚至寫出了朋黨論這樣聲明“我們君子黨都是坦坦蕩蕩的怎么能說是危害國家呢”的奇才,眼下的態度當然是支持變法。
現御史中丞司馬光,一個雖然對著王安石眼下就要求變法覺得有些不妥,但到底和王安
石甚至稱得上神交已久,
對對面為人很是推崇的中間派。
最后他們只能把目光投向那個已經悄悄閉上眼睛,
以為自己不說話就不會被指望上的男人。
富相公你說句話啊,富相公你可是在當今剛即位的時候,就敢于直接和他說“希望官家二十年不要談軍事”的男人啊
打擊王安石的主力就交給您了啊雖然他現在是參知政事,但您可是同平章事您是宰相啊
富弼別提我。沒看見陛下現在為著未來軍事那么弱而頭疼壓著火呢,現在我跳出來,等著被他記掛是吧
我是說二十年別提軍事但我就是知道軍隊是個什么鬼相樣子,所以才讓他別想著急功近利的
這下倒也好。他老神在在揣起了手,壓根不管身后急切的眼神陛下這下被后世人潑了盆冷水,總算知道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成之功了吧。
應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