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范仲淹因為兒子的舊黨立場而內心復雜,向來脾氣溫和的趙禎聽見這話,倒是眼前一亮,覺得對上了思維。
不管是出于感性還是理智,范純仁這出到底是留人一線生機,不想把整件事給做絕。和未來那新舊黨越來越偏激的作風相比,確實就正對了趙禎的想法了。
于是他樂呵呵地開口“范卿,”
講范純仁還得特意提一句范仲淹,這個待遇和前面范祖禹比起來就知道,這肯定得是親兒子沒錯了。
“你養了個好兒子啊”
趙禎的認可jg
范仲淹哪怕心里還揣度著兒子立場的理由,此刻口頭上也得是接應著皇帝的夸贊的。
只是在君臣一派和睦的氣氛背后,他忍不住嘆了口氣,為了后世愈來愈混亂偏執的氛圍。
除此之外,如果說在新黨眼里,烏臺詩案主要打擊的不過是蘇軾一個人而已,那么對于元佑舊黨而言,車蓋亭詩案是一場絕對的狂歡。
除了蔡確本人被貶新州以外,舊黨將司馬光、范純仁和韓維譽為“二賢”,而將蔡確、章惇和韓縝斥為“二奸”,將王安石和蔡確親黨的名單張榜公布,以示警告。
對司馬光已經貶黜一輪的新黨成員,他們進行追擊貶謫;對尚且在朝的新黨官員,他們降官警告。
御史李常、盛陶、翟恩、趙挺之、王彭年因不上疏彈劾蔡確,中書舍人彭汝礪因封駁對蔡確處理的詔旨,都獲罪而被罷官出外。
這還不叫做黨同伐異
哲宗上臺后舊黨沒有好果子吃也是真的因果報應。
趙煦太對了
可不就是因果輪回,報應不爽
年輕的皇帝冷笑一聲,牙又有點癢癢。
因為封駁詔書就獲罪那群膽大包天的官員有沒有想過,那是誰給的權力
更過分的還是御史部分,只是因為沒有附和你們的提議就要被彈劾
好家伙,這個皇帝要不要給你們來當
朕的所作所為,都有可能被指指點點,不聽從諫言就要被指摘獨斷。而你們卻都不同意起同僚的沉默來了
活該,全都活該被貶
要不是牽連太多,真該像章卿當初提議的那樣,把他們都給殺了才好
而在這樣一場報復性清算中,蘇軾的沉默,也許就成了章惇日后,心心念念要將對方流放嶺南的想法源頭。
是,蘇軾確實不是那個率先提議要將蔡確流放嶺南的罪魁禍首,準確來說他和整場鬧劇都沒有什么關系。
他只是沉默而已面對整個官場日益混亂的、狂躁的、非此即彼的、攻擊性強烈的氣氛,完全不能適應的蘇軾滿心想著的都是如何外放、歸隱。
他對章惇當初寫信,說的那番有關歸安丘園的話語,其實都是他此時真心的反應。
然而章惇管不了那么多了,他心中對于舊黨的憎恨,迫切地需要一個具體的出口。
愛之深,恨之切。
你不仁,別怪我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