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因為他不聰明,才能低下,認識不到這樣做法的弊端。
劉徹似笑非笑地從喉口悶出一聲聽不出悲喜的短哼,漫不經心地接上后世人的未盡之言。
他只是傲慢,堅定的認為自己真的是神選的化身,而平庸凡人的意見
他沒放在眼里,宛若看著一只飛蛾撲火般掙扎在他的陰影之中。
而劉徹的目光也不會為這樣的失敗者而停留他或許有著能和帝乙不遑多讓的高傲,卻更自信于自己的心力,用他橫溢著天才的才華作為俯瞰的資本,從而玩味看著前者亡國的下場。
他不會成為失敗者。
那么,隨著季歷帝乙的相繼退場。商周革命的兩大核心陣營終于先后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我們先來說文王。
后世無數儒家學子情不自禁豎起了耳朵,一雙眼睛和天幕難舍難分。其眼神之灼熱,假如真能轉換成實質的溫度,恐怕能把周遭全給點著了。
按理說,他們對文王的事跡怎么說也都稱得上一句耳熟能詳,用不著后世人的科普,心里還懷揣著幾分對它鋒利性的回避,總不該如此激動,仿佛什么聚眾看熱鬧的吃瓜群眾。
但是后世人的講述對他們有毒,天幕這位鬼神的偉力他們信服啊
這不是天幕能讓他們看到文王的真面目來著嘛扭扭捏捏被它各種從“平行世界”中截取的高清大圖蠱惑習慣了,現在看著那所謂寫意傳神的畫像,都有點被迫沉默了。
藝術是藝術,想看真人也是真心的嘛
并且文王都講了,周公呢,武王呢,后世人和天幕總不會如此之吝嗇吧
大型粉絲見面會現場也不過如此了。
周昌,或者用我們更熟悉一點的名字,姬昌,坐上族長之位的時候,按照估算,應該不過十歲左右。
他賢明的父親死在了遙遠的殷都,他來自大國的母親史書評價“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仿佛活成了儒家道德的先鋒代表,宛若東方的圣母瑪利亞,但實際上應該只是難以融入異域的人文,所以和周人之間存在著一層疏遠的隔閡。
族長的大權,在他的少年時期應該也是由家族中的耆老在旁輔佐很有可能就是召公的父輩,而他的整個成長軌跡,也因此受到了商周兩方文化各自的影響。
最起碼,周昌對于占卜的狂熱,完全就是商人的習俗。
儒家學子
果然,后世人的敘述就是有毒。
原本見到了他們所向往的圣賢而眉眼舒展的儒生們轉瞬又露出了痛苦面具
你真的不揭穿他們美好的幻想溫情不舒服是嗎
就算他們心里也有數,那樣刻板的描寫十分里面有八九分都是夸大,被直白揭穿其實只是夫妻感情比較冷淡也很傷人的。
可是他們痛苦早了,后世人手里攥著個大招,接下來平地一聲驚雷,
平等地把所有對文王周公懷揣著一些朦朧向往的人炸得思維一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