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和愛軍有關。”
“愛軍才多大”蘇清之挺無奈的,可誰讓蘇大姐是親姐,討厭歸討厭,說真的,蘇清之并沒有放任不管的想法。
接著又道“我算是懂了,就我姐那個臭脾氣,真的少有人受得了,得虧我姐夫脾氣好,不然嘖,她連生三個兒子也白瞎。”
小孫給蘇清之豎起大拇指,顯然佩服他幫理不幫親的態度。
“不是愛軍,是愛蘭。”
小孫說出何奶奶跑去找蘇大姐吵架的原因。何愛蘭是何姐夫弟弟何老三的女兒,今年7歲。何家老三年輕時候,頂替哥哥姐姐下鄉,在下鄉待了10年,在當地娶了老婆后才有機會回來。
雖說前幾年大動蕩,很多地方的學校都停課了。但現在小學以及初中、高中甚至大學工農兵大學還是有的。
何愛蘭7歲,剛好可以進入小學讀書。何姐夫是鎮小學當老師,完全有辦法讓還是農村戶口的何愛蘭去鎮小學讀書,唯一麻煩的,大概就是鎮小學不學生住宿,何愛蘭要是還堅持去鎮小學讀書的話,那就只有借宿何姐夫家。
何姐夫本來就對弟弟代替他下鄉的事情感到愧疚,弟弟為了女兒讀書的事情找上她,何姐夫自然當仁不讓的表示何愛蘭入讀的事情他管了。并且還何愛蘭就住在他家。
得,這樣的決定,由于時間沒有通知蘇大姐,就讓蘇大姐很不滿意,覺得何姐夫不尊重他,反正沒什么好話,惹得何姐夫跟她大吵一架,跑何奶奶家住了。
何奶奶同樣覺得蘇大姐這個媳婦不懂事,就去找蘇大姐理論,讓她懂點事,不要當攪家精。
得,蘇大姐什么樣兒的人啊,自然覺得何奶奶給他氣受,當即就和何奶奶吵起來。
何愛國昨兒來找蘇清之,可沒有說這件事。怎么說呢,總歸是他娘,吐槽歸吐槽,實際上還是會下意識的護著。
從某些方面來講,何愛國這孩子還算孝順。可惜啊,這個孝順,估計對何奶奶就不是那么好接受的。
蘇清之聽了小孫的話久久不語。“有些事情,真的不是我能夠理解的。就好像我不理解我大姐的脾氣,這些年來怎么變化如此之大一樣。”
蘇清之淺笑,看起來心情很愉悅。“有時候真的很糟心,總是忍不住想,我怎么會有這樣的姐姐,然后我發現,或許是我想多了,我大姐從始至終都沒有變過。”
“她就是那樣的人。自己淋過雨,絕對會把別人的傘撕碎。以前我爺爺奶奶在的時候,看我媽很不順眼,覺得都是因為我媽,才生下我姐那種腦殘。”
“我記得蘇大姑挺和善的啊”小孫疑惑“所以蘇大姐是怎么養成潑辣不服輸的性格”
“怎么養成的。因為我爸媽不是特別重男輕女咯。”
封閉落后的農村,其實有很恐怖的習俗。比如從封建社會就流傳下來的洗女。意思是將家中的女兒殺掉,只留下男丁。
老實講,很多十代單傳、十八單傳,都是這樣來的。
不是子嗣少,也不是運氣好,只生了一個兒子傳宗接代,而是多余的女兒都被殺了,怕她們的存在,會拖累兒子來投胎。
可是老蘇家沒有,最起碼五代里是沒有洗女的惡俗,雖說每代只有一個或者兩個男丁,但是女兒的命,是沒有隨便放棄的。
而且還養得不錯,最起碼衣食無憂,且有書讀。
按理說,日子過得比一般女孩子要好的蘇大姐,除了性格強勢以外,沒什么其他的毛病。但恰好相反,蘇清之覺得蘇大姐就是吃太飽了,所以做的有些事兒,真的是超一言難盡。
是人都難以理解。
蘇清之呢,就更不用說了,有時候蘇清之都會懷疑,或許是自己想多了。
“算了,不提他了。”蘇清之轉而道“今天早上沒豬殺,不知道下午會不會有豬送來。”
“沒有,要送來,昨天一并兒送來了。”
“也對。咱屠宰場,可是有冰庫的。”
又說了一會兒話,就有人來喊吃飯。蘇清之早上忘了帶便當,就隨大流,讓小孫拿著搪瓷缸去打菜。
屠宰場的午飯,一般是一葷一素,湯沒有,有的話,也是刷鍋水。飯的話,有時候是三合面的饅頭,有時候是雜糧米飯。
純大米飯是有的,不過嘛,很少供應。一個月的話,員工繳納3元的伙食費。相當于一天一角錢。
相當便宜的價格了,拿蘇清之的臨時工工資來說,47塊錢,其實已經不是臨時工的工資了,可以說比有些正式工的工資還要高。
47塊錢,扣除三塊錢的伙食費,凈收入44元錢,還不包括按月按季度發放的票據,總之屠宰場的伙食費是相當低的。
不過按照蘇清之的看法來說,這和大廚師傅手藝差,做什么都屬于糟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