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遲母親態度更開明些,至少沒像江父那般逼著江遲報工商管理。
江遲原以為母親是支持他、理解他的,到直到今天他才明白,在父母看來,自己的努力是那么不值一提,甚至連自給自足都做不到。
當江遲試圖用經濟獨立來證明自己的時候,他媽媽卻懷疑他是攀附上有權有勢的秦晏,才有了和家里作對的資本。
江遲十分失望的同時,又覺得很可笑。
在方思折被迫聽從家里安排的時候,江遲還慶幸好在自己的父母足夠通情達理,雖然嘴上總念叨讓江遲進公司,但實際上并未施加太多壓力。
原來根本不是這樣。
只是他的父母只是更有耐心,愿意給江遲時間試錯。
他們原本打算等江遲在社會上闖蕩過一遍,明白光憑一腔熱血改變不了世界,認清現實以后,自然就會回來接手家業了。
在父母心里,江遲學工科就是錯的,早晚有一天會改邪歸正。
他們的計劃很完美,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直到秦晏出現。
江母對秦晏的不滿之處有很多,拋開家庭和性格因素不談,僅僅秦晏拐帶江遲去美國讀研這一條,就足夠她反對了。
秦晏在商業領域叱咤風云,是成功的典范,他的資本足以支撐江遲的理想,而他的支撐在江父江母眼中,就是教唆江遲和父母作對。
江母苦口婆心“江遲啊,你要多為自己考慮,只有爸爸媽媽是真心為你謀劃呀,秦晏現在功成名就,要什么有什么,卻支持你不走正路,和父母對著干,這不是哄著
你玩呢嗎”
江遲收斂起笑意“媽,如果您覺得他這是哄我,那么我很高興他愿意這么做,畢竟在遇到他之前,我的人生好像沒什么意義。”
江母像是被江遲的話嚇到了,吶吶道“怎么會沒意義呢”
江遲笑了笑“因為我對經商毫無興趣,還學了一個你們不喜歡專業,你們不需要這樣的兒子這是爸爸的原話。”
江母頓了幾秒,緩下語氣解釋說“那是他氣急了亂講的,其實爸爸媽媽都很疼你,也很關心你。”
江遲眼神溫和而堅定“我不需要人疼,我需要理解。”
江母馬上說“沒人不理解你,我們已經傾盡全力給你最好的生活了。”
父母總是有許多理由。
聽到母親這樣說,江遲感到些許無奈。
那是和父母對話交心的時候,每個人都有的那種疲憊。
家長仿佛永遠聽不進去子女在說什么,他們只是想表達自己的觀念,想要用他們的理論去說服孩子聽話。
可話已經說到這里,江遲又沒辦法再保持沉默。
他已經沉默得太久了。
江遲對母親說“生活在這個家里、生活在豪門圈子里,雖然衣食無憂,但我很孤獨。”
當人的物資需求得到滿足,就一定會產生與之相配的精神需求。
自從爺爺去世以后,就再沒有人愿意了解江遲的專業,也沒有人能與江遲產生共鳴。
只有秦晏可以。
秦晏是江遲的精神依靠,能夠寄托江遲全部的被需要感和被依賴感,這是江遲在其他任何人身上都得不到的。
在這個家里,江遲永遠是第三個人。
江遲心里明白父母和大哥都很愛自己,但他同樣明白自己永遠不是父母的第一選擇,幼年時期沒有在父母身邊長大的空缺,是未來多少時間都不能彌補的遺憾。
也許有千千萬萬種理由,可自從他父母把他送到爺爺那里,選擇將大哥留下那天開始,江遲就是那個被放棄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