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之前,江母從沒有想到,秦晏對江遲而言如此重要,是她不夠關心自己的孩子,才一手促成了今天局面。
人是社會性動物,需要溝通與交流,當一個人的聲音長期被忽視,當一個人的語言不能得到理解,當一個人的靈魂無法得到認同,就注定會走向寂滅與消亡。
江遲和秦晏說的那些專業名詞,江母一個都不懂。
她甚至連孩子的專業名稱都說不上來,她是一個失職的母親,可江遲從未責怪過她。
江遲從小就寬宥溫和、情緒穩定,她從沒見過兒子如此難過,幾乎再用絕望地語氣告訴自己的母親
我很孤獨,沒有人懂我。
江遲念大學以后,她有
一次和丈夫抱怨,講小兒子長大后都不大愛說話了,總是在屋里擺弄他那套器材,像是個科學怪人,也不肯多出去和同齡人玩玩
這話說完沒多久,兒子忽然變了一個人,倒是很愛玩,也不再沉迷于工科,就是性向忽然變了,男朋友一個接著一個,比普通人換衣服還勤。
江母常常在心中祈禱,要是兒子能定下來就好了,哪怕是個男人也行,只是不要像這樣瞎玩瞎鬧,染上病可怎么好。
也許是念叨的多了,江遲又變回曾經對工科情有獨鐘的江遲,突然不再談男朋友,人也比之前更成熟了。
不知是做母親的都如此貪心,還是她格外不知滿足,當他的兒子如此優秀,她又開始希望江遲能夠繼承家業,再找一個門當戶對的人結婚。
而今回頭去看,從她抱怨兒子不愛講話開始,她就錯的離譜。
江遲一直在說話,只是沒有人去聽。
他們也聽不懂。
江家除了江遲,只有江遲祖父是理科生,而江遲的那些發小、朋友,除了連高中都得花錢上的公子哥,就是隨便念個什么專業鍍金的富二代,當然,豪門圈里也不乏成績優異好學生,只是這些孩子大多聽從家里的安排,不是學金融會計就是工商管理。
人們總是功利的、總是被迫的、總是向往更快的成功,而這一切,都與鉆研二字背道而馳。
江遲與豪門格格不入,與名利場落落難合。
他的父母算是寬容的,他們很有耐心,知道很多人畢業后其實并不會從事與大學專業相關的工作,所以他們沒有強迫江遲改變高考志愿,愿意放縱江遲四年。
但也僅僅是四年而已。
這份有限的寬容是那樣殘忍,江遲走進了他熱愛的一個領域
這個領域卻是如此冷僻,如此不被理解。
江遲在這條伶仃的道路上,沉默地獨自前行,他不再表達自己,也不再去聽外界的質疑。
他的靈魂沉寂下來,選擇遠離喧囂。
江遲本以為自己一生一世都不會得到理解。
直到遇見秦晏。
江遲的世界,忽然間重新有了聲音。
秦晏總說,是江遲把他拽進五光十色的萬丈紅塵,有江遲,秦晏的人生才精彩。
可江遲卻覺得,是秦晏讀懂了他杳不可聞的靈魂。
有秦晏,江遲的世界才不孤獨。